今天想说一个可能得罪所有旅行爱好者的观点,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旅游本质上就是精神内耗者的一场自我救赎,把“逃离”当做生活的解药,只有精神内耗的人才需要它,一个心智健全,生活充实的人,从不需要这样的行为。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一个观点,我都觉得它非常的在理。
有人感觉到生活压力大了,就想出去走一走;有的人失恋了,也想出去走一走;就连工作压力大了,也都想出去走一走;还有就是现在学生学不下去了,也想出去走一走。出去走一走,真的这么好吗?都能够解决这些所有的问题吗?其实问题还是存在的,带你出去走一走之后你就会发现你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旅行这一块来了,把那些烦心的事统统都抛在身后,不去理会,不去在意,你就会发现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起来。难道这不是精神的救赎吗?当你回到现实之后,你会发现你还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那为什么会觉得旅游回来之后,面对这些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呢?因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你远离这一切烦恼的事物的时候,你的心就会静下来,你也会看到事情的本质,可能是你太执着一件事了,所以才让这件事做得如此糟糕,而当你把它晾在一边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是自己的故事让这件事变成困难起来。这完全都是你个人的精神内耗引起的,有时候想太多,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把自己给掏空。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跟我相同的经历,那就是上学的时候,有的同学每天都笑脸对待,学习成绩也特别的好,有的同学做事拖拖拉拉,作业也做不完,整天愁眉苦脸的。学习好的同学呢,很喜欢在学校的氛围,而学习不好的同学,一到放假了就感觉解脱了。其实这也是一种精神内耗,因为学习好的同学,他有自己的规划,知道自己每天要学习什么知识,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过得非常的充实,所以不会东想西想,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就可以了。学习不好的同学就会面临很多问题,自己作业又不会做,又做不完,考试又考不好,又怕老师责备,所以想的问题就多了,这时候精神内耗,只有到了周末或者是放假的时候才是解脱,因为这时候他是不用面对老师的。
现在很多打工人可能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比如我一个做销售的朋友,可能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但是生活所迫,做了这一份工作。每天都有一定的任务需要完成,而且各种报表也要统计完不成,还要面对上面的批评,可想而知压力是很大的。才做了半个月,人真的是崩溃了,每天都是想着如何去完成上面给的任务,他自己都说连晚上做梦都是工作上面的事,可想而知精神压力有多大。就怕完成不了工资少,又挨领导批评,每天想的事多了,精神内耗整个人都变得憔悴起来了。整天就想着出去旅游,一到周末就会到附近游玩,不然压力真的无法去宣泄。
有一天,他释怀了,觉得身体还是比较重要的,就放弃了这一份工作。这个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再次见到他的时候,就是换了一个人似的,看起来人也精神多了,也不像前面工作的时候,整天想着出去游玩了。后面找了一份工资比较少,没有多大压力的工作,每天就按部上班。你没有见他像前一份工作那样子,很想出去游玩,这份工作空闲的时间也比较多,就下班呆在家里面也没想计划到哪里去旅游。这或许也就是他的这一份工作压力没有那么大,每天也过的特别的充实,下班还去锻炼身体,所以就没有那么多精神,内耗也就不用去所谓的旅行救赎。这是我在他身上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事。
很多人说喜欢去旅行很多人说喜欢去旅行,其实就是在自我救赎。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想去西藏旅行?无论是自驾也好,徒步也罢,或者是乘坐火车去,其实,他们不仅仅只是为了去看风景,也是在自我的救赎。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工作上或者是学习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精神内耗。去西藏拉萨,只不过是一个目的地,当你来到这个地方,海拔高,缺氧的时候,你想的东西会变得缓慢迟钝起来,这时候你就会觉得来这个地方非常的轻松,其实那是自我救赎的一个过程。不管你们承不承认,只有精神内耗的人才需要这样的旅游。其实就是自我逃避,然后唤醒麻木的自觉,重新成为一个“活着”的人。
刚旅游的精神救赎完成后,回到现实的那一刻,你会发现原来那个令人窒息的环境从未改变,但是你看待它的方式变了,这或许就是你得到救赎了,也说明你的精神内耗慢慢的变好。其实只有把每一天的生活过得充实丰富起来,你才不会有这么多的精神内耗。旅游只不过是一个自我逃避的方式而已,我们要想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就要好好的善待自己,不要自己精神内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