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水河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共筑民族团结新丰碑”、鄂伦春多布库尔猎民村“和美乡村耀北疆 美美与共写华章”2个项目入选国家民委2025年度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项目。这是内蒙古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旅游,不仅是看风景,更是品文化、结同心。
今年,内蒙古文旅持续加大产品供给,以“文旅+”发展模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文旅产业赋能增效。
10月中旬,一场细碎的初雪洒落在呼伦贝尔草原,拉开了当地2025年秋冬季冰雪旅游季的序幕。这个冰雪季,呼伦贝尔深度融合“守望相助”内涵与“融合之路”文旅品牌,诚邀各地朋友前来赏冰乐雪。
当前,内蒙古正在打造全域都能玩、四季皆可游的旅游目的地。盛夏时节,“歌游内蒙古·天天那达慕”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活动拉开了各盟市那达慕序幕。从7月到8月,天天那达慕在各盟市接力狂欢,几百项精彩活动在草原各处纵情演绎,深夜篝火旁的长调与烤全羊、沙丘落日下的策马追风、星空帐篷里的载歌载舞……“人的一生一定要来一次那达慕!”在那达慕这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会中,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
2025年前8个月,内蒙古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1360.92万人次,同比增长10.92%;接待国内游客总花费3261.93亿元,同比增长9.73%。数据的背后离不开品牌的助力。近年来,内蒙古文旅积极推进品牌创建。“歌游内蒙古”区域文旅品牌的创建深化了“文旅+”融合业态发展,品牌创建一年,活动相关互动声量累计达19548.59亿次,有效覆盖人群520亿人次,创下内蒙古文旅品牌传播新纪录。
今年,内蒙古持续推进优质景区培育,推荐包头市横竖街、通辽市悦来河街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泰华街区申报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敕勒川草原旅游度假区、多伦湖旅游度假区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同时,通过各种宣介增加内蒙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相继举办了“歌游内蒙古 乐游集大原”等宣传推介活动,在上海、苏州等22个客源市场开展宣推。举办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文化旅游推介会,以“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为抓手,深化与俄蒙地区间的文旅交流合作。开展“曼行内蒙古”宣传推广活动,赴韩国、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多国开展文化交流,组织参加第13届澳门旅游产业博览会、第38届香港国际旅游展,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内蒙古故事。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近年来,内蒙古用心打造文艺精品,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创排了话剧《蒙藏学校》、歌舞剧《同心曲》等16部大中型剧目和杂技剧《木兰归》等300余部小型节目,推进乌兰牧骑全国巡演,推进乌兰牧骑“学·创·演”结对子帮扶工作,开展“千里送文化 艺术进边防”“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基层演出11361余场次、走出去1141余场次,服务观众1000余万人次,以文艺作品浸润人们美好心灵。推出“跟着赛事、阅读、非遗、展览、文博、演出、美食去旅行”7大主题503余项精品活动,打造主题特色活动矩阵。持续擦亮“北疆文化”品牌,举办“舞动北疆”广场舞大赛、“唱响北疆”群众歌咏展演、“阅读北疆”全民阅读等各类公共文化活动4.5万余场次。推出“初心之旅 红色北疆”系列宣传视频20集,开展“文物家书”网络主题宣传,举办特色展览100余个,让人们在探寻中华文明历史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内蒙古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领略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记者 冯雪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