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27日报道乌拉圭《共和国报》网站10月22日刊登记者莱昂纳多·佩雷斯·皮尼亚撰写的文章,题为《重庆:一座以设计打破现实规律的中国城市》。文章编译如下: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群山环抱之中,隐藏着一座超级大都市——重庆。这座城市因其独特风貌令人惊叹,让人产生仿佛置身一座科幻之城的感觉。这座城市复杂的布局、层叠交错的街巷建筑和可持续的交通体系无疑给初访者带来视觉与认知的双重震撼。
初来重庆,就感受到它与中国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气质。起伏的山势迫使城市设计出顺应地形的高低起伏布局,建造出巨型的桥梁、悬空的轻轨车站以及仿佛从江水和山峦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建筑。长江和嘉陵江在城市中心交汇,既分隔了城市,又以水为纽带将城区紧密相连,打造出随着光线和雾霭流转而变化的全景画卷。在这里,自然景观、传统景观和都市风貌以一种和谐的张力并存:钢筋水泥并未侵占山体,而是被山峦温柔地环抱;列车没有割裂空间,而是静静地穿行其中。
李子坝的穿楼轻轨是重庆吸引无数游客的标志性景观。列车从居民楼中穿行而过,对游客来说是新奇的视觉盛宴,而对于本地人来说则是重庆这座城市效率与创造力的象征。这种设计不仅化解了山城空间困局,更折射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者在面对地形挑战时的灵活智慧。列车穿过大楼的场景几乎具有电影般的视觉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人们对于城市如何将交通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深刻思考。
可持续交通是重庆的另一张名片。即便地势起伏,这座城市仍坚定地选择电动、高效且衔接紧密的公共交通网络。电动巴士悄声穿行于蜿蜒的街巷,地铁与轻轨则在层叠交错的城市中提供绿色而快捷的出行方式。此外,航行于两江之上的观光游船则带来另一种欣赏重庆的视角:从水面远眺,整座城市宛如一座漂浮的灯光之城。
若想俯瞰这一切奇景,不妨搭乘过江缆车。这段短暂却足够有诗意的旅程连接了城市两岸的重要地点,让人在动静之间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壮阔。这还是一种延续山城特有传统的交通方式。
在重庆,最令人难忘的体验之一或许是穿行在街巷之间时所面临的视觉和空间挑战。这里的建筑似乎挑战着常理逻辑:楼宇依山而立,道路在多个层面交错重叠,桥梁连接着看似无法抵达的“彼岸”。这种感觉就像置身于一座三维迷宫城市,每一次转弯都可能打开新的视野、新的层次,看到新的地平线。最令人称奇的体验莫过于从一栋建筑的一层大门进入,步行至露台向外望去,才发现自己身处第22层。
而与城市的科技和创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龙门浩老街。这条文化商街保留着青石板路、木质结构老屋和手工艺品小店,在科技席卷而来的时代,默默诉说着山城的往日记忆。
当暮色降临,重庆便开启一场光的演绎。游客们聚集在千厮门大桥旁观看灯光如何在夜空中勾勒出现代建筑的轮廓,给人一种未来感。然而,科技之光并没有掩盖城市的文化底色:在传统的街巷和夜市中,仍然弥漫着本地美食特有的香辣气息,尤其是那无可替代的火锅,撩动着每一个过客的味蕾。
重庆不仅值得游览,更值得细细品味。它是21世纪的生动隐喻:垂直、互联、永不停歇。这是一座面向未来却不曾遗忘根本的城市,它将地理的限制转化为创造的契机。每一次列车穿楼、缆车过江仿佛都在诉说:创新未必需要更多空间,而是需要更辽阔的想象。(编译/王萌)
10月2日,游客在重庆市南岸区老君洞观景平台欣赏城市景观。(新华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