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庆假期的尾声与音浪的余韵交织,常州太湖湾音乐节以一场持续四天的狂欢,再次将自己推向全国话题的中心。
连续六届登上央视平台、14万乐迷涌入三线小城、省外观众占比高达70%、撬动周边消费40亿元、相关话题全网曝光超128亿次……这些数字不仅刷新了音乐节行业的纪录,更让一场原本属于乐迷的聚会,演变为观察中国文旅融合与消费升级的绝佳样本。这已是太湖湾音乐节第十一届举办,从地方性活动蜕变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IP,其成功背后,是硬件升级、服务体验与文旅融合的深度博弈。
图源/今日武进
1
六度央视聚焦:从小众狂欢到国民IP的进化
“能超越太湖湾的,只有太湖湾。”
这句话并非夸张。自2015年首届举办以来,太湖湾音乐节用十年时间,从一场地方性活动成长为长三角地区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品牌。2025年国庆档,它以第六次登上央视的姿态,宣告了自己在全国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
央视的镜头里,太湖湾的舞台不仅是音乐的海洋,更是一幅流动的社会画卷:
14万乐迷在四天时间里涌入常州,其中省外观众占比超70%,让这座三线小城成为全国乐迷的“朝圣地”;
超强阵容轮番登场,赵雷、朴树、薛之谦、梓渝、汪苏泷、陈楚生、张远……多元阵容覆盖摇滚、民谣、说唱等全品类;
4天带动消费40亿元,周边酒店、餐饮、交通行业同步迎来高峰,甚至催生了“拿着票根逛常州”的新消费模式。
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一个音乐IP如何通过持续创新与精细化运营,打破地域限制,成为城市文化名片的生动实践。
2
技术赋能:顶级硬件打造沉浸式视听盛宴
音乐节的火爆,离不开技术的硬核支撑。走到第十一届,太湖湾音乐节以跨越式的硬件升级、包容性的国际视野,逐步向全球级别的音乐节迈进。璀璨烟花从103米的巨幕背后升起,这块复刻格莱美全曲面连屏技术的大屏幕,带给乐迷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沉浸体验。与此同时,赛博朋克、科技机械等多主题全新舞美;泡泡机、水炮、彩炮、烟花等顶级装置艺术引入,又是将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对于数万人的户外演出而言,「让每个位置都听到清晰音质」是最大挑战。本届太湖湾音乐节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集结L-Acoustics、DiGiCo、DirectOut 三大国际顶级品牌,构建全数字音频生态系统。
L-Acoustics:覆盖全场的「声音保障」
作为全球专业音响领域的标杆品牌,L-Acoustics此次承担了“声场全覆盖”的核心任务。团队将Kara系列扬声器作为延时补声设备,精准覆盖舞台中后方区域,确保远离主舞台的乐迷也能同步感受音浪;同时在舞台侧面部署Kara与SB18低音扬声器,形成“360 度无死角声场”。而针对歌手与乐手的舞台返送需求,115XT返送音箱的应用则彻底解决了“户外噪音干扰”问题——即便现场有万人欢呼、风声、烟花声,艺人仍能清晰捕捉自己的声音与伴奏,避免音准偏差、节奏不稳的情况。
DiGiCo:应对高强度演出的「调音大脑」
面对50余组艺人轮番登场、多元曲风无缝衔接的高强度需求,DiGiCo调音台展现了强大的稳定性。现场共部署5张Quantum系列调音台:其中2张Quantum 5与1张Quantum 338负责PA(主扩声)系统,大尺寸触控屏与专利兼容技术让调音师能高效应对突发情况;另外2张Quantum 5则专注于Monitor(监听)系统,为每位艺人提供专属独立混音信号,确保他们在喧嚣中精准把控演出状态。
DirectOut Prodigy:全数字传输的「连接枢纽」
作为本次音响系统的“隐藏王牌”,由传新科技代理的DirectOut Prodigy MP首次在国内音乐节亮相,就承担了FOH(前场调音区)系统的核心任务。面对6张调音台(2张A舞台FOH、3张B舞台FOH、1张驻场功能台)的多品牌、多格式、多协议设备,Prodigy MP通过模块化设计(配置2个AN8.IO模块、2个AES4.SRC.IO模块、1个MILAN.SRC.IO模块等),实现了“全数字无损耗传输”——不仅减少了ADDA(数模/模数转换)环节的信号损失,还能通过内部路由矩阵轻松分配50多通道IO信号,更支持MADI、Dante、MILAN等多种网络协议的转换。此外,它还作为96kHz数字时钟的「主时钟」,通过采样率转换功能,让不同时钟域的设备无缝衔接,确保150小时演出零故障运行。
3
从“流量”到“留量”:文旅融合的深度实验
在音乐节经济崛起背景下,太湖湾音乐节成为观察文旅融合的典型样本。据虎鲸文娱《2025国庆假期文娱消费报告》,国庆国内演出市场爆发:项目超3100个、场次近1.5万、观演194万人次,同比增39.5%,折射文化消费市场深度变革。
当前文旅产业正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消费”转型。三线及以下城市演出场次同比增34.1%,文化消费加速“下沉”,宝鸡、马鞍山、泸州等地音乐节崛起印证地方文旅新趋势;同时剧场类演出、Livehouse分别增16.8%、16%,形成大众与小众演出“双轨驱动”格局。
在此市场环境下,太湖湾音乐节走出独特路径:摒弃单一明星引流,构建完整消费生态实现价值最大化。音乐节期间人均场内二次消费达50元,VR冰箱贴、DIY包挂等60余款文创精准契合Z世代需求,“场景化消费”模式使其转型为“移动商业综合体”,释放强劲内循环消费力。
具体来看,其通过“音乐+旅游”套餐带动周边景区客流,以特色文创延长消费链条,借数字平台维持活动后用户粘性,最终实现从短期流量到长期留量的转化。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太湖湾带来可观经济效益,更关键的是为各地文旅融合提供可借鉴经验。在竞争加剧的演出市场中,唯有突破传统思维、创新运营模式,才能在文旅融合浪潮中抢占先机。
从音乐节到城市文化新范本
太湖湾音乐节的成功,为当下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单一的文化演出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唯有打造集技术、服务、内容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新一届音乐节的落幕,其带来的思考仍在继续。如何在保持特色的同时持续创新?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的文化影响力?这些问题,或许正是下一个十年征程的起点。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太湖湾音乐节已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而它的探索之路,仍在向着更远处延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