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关子辰 牛清妍)10月22日,北京商报社举办以“240小时免签政策下的入境游”为主题的2025深蓝智库年度沙龙。在圆桌对话环节中,什刹海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付鑫宇介绍,2025年1—10月,什刹海景区内,乘坐游船的入境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约17%,占整体游客的比例从去年的3.1%提升至4.5%。
付鑫宇表示,外国游客来什刹海,不仅是看风景、访古迹,更希望沉浸式体验北京人的日常生活。而什刹海不仅是一个开放式景区,更是一个“居民与游客共生共建”的活态文化空间,恰好符合外国游客的旅游需求。
为了延长外国游客的停留时间,什刹海正从三个层面推动文旅提质升级。
付鑫宇介绍,在组织机制上,什刹海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作为街道与市场间的纽带,承担协调政府与市场化平台的角色。理事长单位蓟城山水集团作为西城区属国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促进会则联动商业组织、民间实体与居民,构建共商共建体系,推动景区成为“北京文化活态博物馆”,实现中外游客对北京文化与生活的深度体验。
在景区业态方面,什刹海计划引入“谯楼更鼓,北京时辰”灯光秀、西城区老字号直播基地等项目建设,以全新的文化项目增强游客体验。
在产品供给上,什刹海做优环湖夜游、胡同文化游、水上船游、冰场体验、特色市集等具有什刹海特色的产品。
付鑫宇表示,什刹海正系统推进功能区优化布局,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三大区域:前海坐拥荷花市场、烟袋斜街等商业街区,定位为“多元文化展示区”;后海集聚宋庆龄故居、醇亲王府等历史人文景观,并辅以游船与天然冰场等休闲活动,被赋予“老城文化风貌体验区”的功能;而西海则凭借其静谧的自然氛围,定位为“国际文化交流区”,未来将依托西海湿地公园的幽静环境,打造面向入境游客的高品质文化交流空间。
“我们希望把什刹海建设成一座‘古今汇映、融通中外’的开放式文化体验区,让每一位外国游客在这里不仅看到北京,更‘活在北京’,实现从观光到沉浸、从体验到传播的旅游升级。”付鑫宇总结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