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北国的秋风吹过京城的脊梁,香山便成了天地间最浓墨重彩的诗篇。那满山的红叶,不是单调的色彩,而是生命在寒冬前最热烈的绽放,是岁月沉淀出的醇酒,也是自然对人间最慷慨的馈赠。
踏入香山,恍若步入一幅巨大的画卷。沿着石砌山路徐徐而上,两旁是遮天蔽日的古松古柏,营造出清幽的去处。而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那层层叠叠的红叶。它们不是简单的红,而是深红如酒、浅红如霞、橙红如焰,交织出一片绚烂的锦绣。从半山亭东望,莽莽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尽收眼底,烟树深处藏着北京城;原本颇有气魄的昆明湖,此刻宛如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则成了精巧的点缀。在这壮阔的背景下,高头山坡上的红叶,半黄半红,别具风韵。
细心观察便会发现,香山红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生命力的张扬。叶子是圆的,仅叶脉上微微透出红意,却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药香。这香气,或许只有心境轻松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如同一位久经风霜的老向导,在人生晚秋终于嗅到了生活的芬芳。这也暗示着,赏红叶不仅需要眼睛,更需要一颗沉静的心。
香山的红叶,主要以黄栌树为主,而非人们通常以为的枫树。这些黄栌树,据传是乾隆年间移植而来,最初仅玉泉泉西南山坡有一小片,历经两百多年的繁衍,如今已从驯鹿坡到森玉笏以西的半山腰以上,遍山满岭。树叶变红的奥秘,在于秋日气温下降,阳光减弱,叶绿素减退,而黄栌树叶中富含的叶红素愈发显现,于是绿叶便化为了绚烂的红叶。
当山风轻拂,红叶沙沙作响,似在低语岁月的故事。片片红叶随风起舞,如同身着红衣的精灵,在空中旋转、跳跃,最终轻轻落在湖面,或为山路铺上一条赤色地毯。踩着这柔软的红毯,倾听红叶碎裂的“沙沙”声,望着风卷起红叶翩翩旋舞,心中会涌起难以言喻的欣喜。若值黄昏,夕阳西下,余晖为香山披上金色纱衣,红叶在晚风中低语,仿佛诉说着秋日的离愁与对来年灿烂绽放的期盼。
然而,赏叶的真谛,或许不在摩肩接踵的热闹之处,而在静默的凝望中。树木,这世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与甘愿孤独的心灵相遇时,方能彼此明察蜕变。当我们仰观历经沧桑的老树,尤其是那棵北方的柿树——其根部带着与野酸枣树嫁接时留下的一圈黑乌乌的伤痕,却依然在晚秋结出艳如金钟的果实,或展现出超凡脱俗的美艳时,我们怎能不感慨:生命中的大恸,或许正是为了成就非凡的美丽?我们何以竟不如树,能在屡遭劫难后,依然保持青翠年轻热烈的心?
香山之美,又何止于秋叶?它本名静宜园,名如其分,是一处雅静之园。四季皆有其妙:春有山花烂漫,夏可浓荫下消暑,冬览银装素裹,而最诱人的,无疑是霜秋季节的红叶。此处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历史的见证者。碧云寺的肃穆庄严,曾停驻孙中山先生的英灵;双清别墅的清幽,曾伴随毛主席运筹帷幄,写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不朽诗篇。在这片土地上,自然之美与人文积淀如此水乳交融。
每一次对香山红叶的凝望,都是一次对生命的礼赞。它红得那般热烈,那般透彻,超越了春日花朵的鲜艳,多了一份深邃与飘逸。它告诉我们,生命即便走向尾声,也可以如秋叶般静美,绚烂至极。这片红,是激情,是希望,是生命的高贵无法与人言说,却足以震撼心灵。
当您有幸漫步香山,无论是为红叶之名而来,还是寻求心灵的片刻宁静,都请细细品味这份美好。因为香山红叶,不仅是自然的奇观,更是一种情怀,一种生命的态度,在每个人心中,烙下一抹不可磨灭的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