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泰山现存历代石刻1000余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烟雨蒙蒙中我们从天外村乘车至中天门,转乘电缆车至南天门。
泰山在古代一直是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清康熙曾题写“万代瞻仰”四个大字,至今仍悬挂在峭壁的饰墙之上。

大观峰,削崖为碑,布满了历代题刻。

摩崖石刻“纪泰山铭”,位于大观峰东侧石壁,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俗称“唐摩崖”,摩崖高约13米、宽5米多,全文1000余字。
摩崖石刻“云峰”,位于大观峰西侧石壁,康熙题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因该处常云雾缭绕而得名“云峰”。
石壁下方刻有乾隆题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两首御制诗,祖孙两代皇帝刻石同聚一处。
“五岳独尊”石刻,位于泰山极顶玉皇庙东南侧,海拔1545米处,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右侧附有“昂头天外”题刻。
“仰观俯察”石刻,陇右马家军首领马福祥书于庚午年(1930年)。
“登高壮观天地间”石刻,出自徐向前元帅之手。
道教、佛教都视泰山为仙山佛国,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泰山玉皇庙,古称太清宫、玉帝观,明成化年间重修。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

从南天门拾级而下,徒步下山,可以细品下山路上的沿途石刻。
万丈碑,摩崖石刻高25米、宽13米,是泰山最大的摩崖石刻,誉为泰山巨幅画卷的印章。乾隆题诗刻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碑文是乾隆登泰山时所作《咏朝阳洞》,字径约1米。
“冠盖五岳”石刻,题刻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时任济东泰武临道丁达意、泰安知府吴筠孙、知县李于锴三人共同题刻。

泰山石刻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
“河山元脉”石刻,长白文煜题于清咸丰庚申年(1860年)。
“逍遥游”石刻,1989年集毛泽东手迹而成。
“若登天然”石刻,题跋“万历己酉岁,河东史学迁书立”,由河东史学迁题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人间天上”石刻,锡山嵇瓒题写。

望人松,树冠下一长枝披拂,形态仿佛翘望八方游人,故名“望人松”。
斩云剑,巨石挺立,似剑凌空,上刻“斩云剑”。
因为此处是谷口,云雨变幻莫测,泰山主峰上的寒云沿着山谷而下时,与暖云相遇即化为雨。
题小诗一首《登泰山》:
衔云吞日镇南天,五岳独尊霸气寒。
四面青山皆俯首,原来身在众峰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