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石嘴山,很多人对它是有些懵圈的。因为很多人搞不懂“石嘴山”这三个字和惠农、平罗、大武口之间的关系(包括威记),只有当地人门清。
比如说,对于大武口,外地人觉得这就是石嘴山,因为这里是行政所在地;但是对于本地人,惠农才是;同时,在平罗有一个高铁站,写着“石嘴山”(好像是南站),可是下车却要坐车去大武口......是不是有些云里雾里的?
虽然如此,这影响不了对石嘴山的赞叹:“了不起的石嘴山!”
很多人在提到“石嘴山”的时候,都喜欢用“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这句话,其实,这不过是它历史人文的一个小小的点而已。
古代的石嘴山,是一块英雄辈出,浴血之地!比如明朝时期赫赫有名的镇远关(明朝宁夏“极北之地”),铁血平虏城,沙湖大捷,打硙口之战等等,无一不在书写着石嘴山厚重的历史人文和故事!
清朝时期,石嘴山不再是边地,惠农渠的修建,让这里也变得良田沃野,稻丰水茂起来,成为宁夏的又一个粮仓!
简单一点来说,有了石嘴山的的坚守,才有银川平原的安宁与富饶!
新时代到来,石嘴山更是扛起了宁夏发展的重任!丰富的煤炭资源让它一跃成为宁夏的工业重地。当年宁夏工业的诸多第一次,都是在石嘴山诞生的!而支宁人的到来,更是给这片土地又次带来了繁庶和繁荣。
他们也一起为宁夏,为银川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进入新世纪,石嘴山由于资源枯竭(加上保护性关闭等等),一下变得困顿起来,凋敝的人口,破落而时代感十足的厂房,让石嘴山仿佛失去了色彩,变得落寞起来。
不过阵痛之后!凭借和依托过去的荣耀,比如文旅转型,石嘴山再一次找准了自己未来的发展之路,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过去的一切遗留,反而成为当下发展的助力。
或许这也是支宁人不服输,敢与天斗的底气和勇气使然吧?因为,随着支一代的凋零,支二代的老去,如今已经到了“支三代”当主力的时候了!
可以感受到,如今的石嘴山再一次焕发出生机与朝气!
别看石嘴山在宁夏来说,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增速最低,但是老工业基地转型,传统产业占比降5个百分点,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占比升至35%,增速放缓换结构优化的背后,是对石嘴山的承压能力的考验。
一旦迈过这个坎,石嘴山的未来不可限量!
可以说,如今的石嘴山,正以全新的姿态在转型之路上稳步前行。曾经轰鸣的煤矿机械声渐渐被文旅产业的欢笑声取代,那些承载着工业记忆的老厂房,经过创意改造,变身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创园区和博物馆。沙湖景区的水波粼粼映照着游人的笑脸,贺兰山岩画在数字化保护中焕发新生,昔日的"煤城"正在书写"绿城"的新篇章。
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坚韧从未改变。在产业转型的阵痛期,石嘴山人用智慧化解着发展难题。比如,曾经污染严重的矸石山,也通过生态修复变成了市民休闲的绿色公园;比如,石炭井这个工业小镇,摇身一变成为年代剧和科幻电影的绝佳取景地,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蜕变,正是石嘴山人与生俱来的生存智慧。
站在贺兰山巅远眺,黄河如练,新城崛起。石嘴山或许不再是宁夏经济的领跑者,但它正以文化守望者和生态践行者的身份,重新定义着塞上明珠的内涵。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明长城遗址,照进星海湖湿地时,这座城市的第三次生命,正随着新时代的脉搏强劲跳动。
石嘴山,真了不起!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