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门峡大坝的观景台上,一块界碑静静矗立,“河南”与“山西”的红字被一条蓝线分割,底座鎏金的“一步跨两省”五个大字,在黄河南岸的风里,奏响了晋豫两地的千年交响。
这里是山西平陆与河南三门峡的交界,一步之遥,跨越的不仅是行政版图,更是黄土高原与中原大地的文化褶皱。站在界碑旁,左手是山西平陆的沟壑纵横,那是黄河东去时在晋地留下的地质印记;右手是河南三门峡的大坝雄姿,这座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水利工程,曾集防洪、发电、灌溉于一身,如今仍是黄河治理的地标。
黄河在脚下奔涌,它是两省最亲密的纽带。古往今来,平陆的船夫与三门峡的纤夫在河面上呼应,晋地的面食与豫地的馍馍在渡口交换滋味。界碑旁的花簇开得热烈,像极了两地民间的往来——山西的蒲剧与河南的豫剧,在黄河岸边的戏台上交相辉映;平陆的米汤与三门峡的灵宝肉夹馍,在早市的烟火里共享香气。
“一步跨两省”的奇妙,藏在细节里。界碑的石材粗粝,却刻着精致的两省地图轮廓,仿佛在说,地理的分割从不是人文的阻隔。站在这里,风从山西来,带着晋北的豪迈;水向河南去,载着中原的厚重。往来的游客总要在界碑两侧留影,左脚山西,右脚河南,在快门按下的瞬间,完成一次对地域边界与文化交融的诗意触碰。
三门峡大坝的轰鸣还在继续,黄河的涛声依旧。这块界碑像一本微型的地理人文志,记录着晋豫在山河间的对话,也见证着“一步跨两省”背后,那剪不断的地缘羁绊与生生不息的烟火温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