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去张家界旅游,点俩菜居然要花 844 块!更离谱的是,记者暗访四家店,三家都在用 “鬼秤” 缺斤短两!曾经被卡梅隆夸成 “地球奇观” 的地方,现在咋变成了游客躲都躲不及的 “宰客陷阱”?那些出租车、饭店、导游凑一块儿搞 “演技团建”,把游客当 “提款机”,这到底是谁把张家界的好山好水,糟践成了敛财的歪路?
先说说今年 2 月那起让人心疼的事儿。游客陈女士跟朋友去张家界玩,刚下飞机打了辆出租车,司机就特 “热情” 地跟她唠:“妹子啊,我知道一家本地特色菜馆,味道绝了,还实惠,我拉你过去呗!” 陈女士想着本地人推荐肯定靠谱,就跟着去了那家叫 “土家园” 的饭馆。刚一落座,服务员比亲人还亲,凑上来就推荐:“咱们家招牌娃娃鱼和打鼓皮,都是现杀现做,分量足,你们几个人吃刚好!”
结果菜一上桌,陈女士直接懵了 —— 那娃娃鱼的分量,跟儿童套餐似的,就那么一小盘;打鼓皮看着也没多少。等结账的时候,账单一出来,陈女士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两个菜居然要 844 块!她赶紧问服务员咋这么贵,服务员轻描淡写地说:“娃娃鱼 258 块一斤,您这盘是 3 斤多,打鼓皮也得按斤算,没算错的。” 这哪是吃饭啊,这分明是明着抢钱!陈女士又气又无奈,出门在外也没法跟人家硬刚,只能捏着鼻子付了钱。
这事可不是个例。后来有记者去查,在大众点评上搜这家 “土家园”,42 条评论里 36 条全是差评!有人说 “点了三个菜花了 1200 多,菜量少得可怜”,还有人说 “服务员推荐的都是贵菜,不点还甩脸子”。网友们都炸了,有人吐槽:“这哪是宰客啊,这是拿着刀直接割韭菜,血条都给你清空!”
更让人恶心的是 “鬼秤” 问题。记者专门找了四家卖特产、卖水果的店,假装游客买东西,结果三家店的秤都有问题!比如买一斤腊肉,实际称重只有 8 两;买两斤猕猴桃,到手连一斤半都不到。有个店主更嚣张,记者指出秤不准,他居然说:“都这样,景区里都这么卖,你爱买不买!” 这态度,简直把 “宰客” 俩字刻在脑门上了。
为啥张家界会变成这样?根本不是一家两家黑店的事儿,而是形成了一条完整的 “宰客产业链”!出租车司机拉客去饭馆,能拿 20% 到 30% 的返点;导游带游客去买特产,也能抽成;饭馆、商店就靠虚高定价、缺斤短两赚钱,各路人马配合得那叫一个 “默契”,跟演话剧似的,就等着游客上钩。
有游客就说,自己跟团去张家界,导游一路上都在推荐 “必吃特色菜”“必买特产”,要是不买,导游就摆脸色,说话阴阳怪气的。后来才知道,这些推荐的地方,全是跟导游有合作的,游客花的钱,有一部分都进了导游的腰包。
有人可能会问,监管部门不管吗?其实也管,但处罚轻得跟挠痒痒似的。之前有游客投诉 “天价菜”,市监局说 “第一时间调查”,最后也就罚了商家几千块钱,连人家宰一次客赚的零头都不够。这种处罚,根本起不到警示作用,商家转头该咋宰还咋宰。
更要命的是,张家界的旅游治理早就出了大问题。你可能不知道,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这些核心景区,根本不属于张家界旅游集团(上市公司),也就是说,游客买门票花的钱,大部分都进了私人老板的兜里,上市公司只能靠搞环保客运、索道、酒店这些副业赚钱。为了盈利,上市公司就想搞文旅项目,结果搞出了个 “史诗级烂尾” 的大庸古城。
这个大庸古城 2016 年就开始建,当初吹得天花乱坠,说建成后每年能净赚 1.85 亿。结果呢?2024 年上半年,收入才 232 万,却亏了 6438 万!平均一天游客不到 13 个人,按亏损算,每个游客相当于 “贡献” 了 2.8 万的赤字,这哪是景区啊,这就是个吞钱的黑洞!更荒唐的是,在大庸古城 10 公里外,又建了个叫 “古镛城” 的项目,砸了 17 亿进去,到现在都没正式营业。
核心景区管不了,副业又搞砸,张家界的旅游体验能好才怪!现在去网上搜张家界的游客评价,最多的不是推荐景点,而是 “怎么快速逃出天门山,防止深夜滞留”。有游客说,自己去年去天门山,晚上下山的时候,排队排了七八小时,上千人困在山顶,又冷又饿,大家都在喊 “退票”,最后还是景区加开了索道才把人送下去。这哪是旅游啊,这简直是 “山地灾难逃生模拟”!
想想以前,张家界多火啊,因为《阿凡达》里的 “哈利路亚山”,多少人慕名而来。可现在呢?游客来了就被宰,体验差到极点,好多人都说 “再也不来了”。就连张家界旅游集团这个上市公司,都被打上了 “ST” 标签,面临退市风险。
其实不是张家界的风景不好了,而是这里的人把 “好山好水” 当成了 “摇钱树”,眼里只有钱,没有游客。现在全国的文旅行业都在升级,人家都在搞沉浸式体验、AI 互动、网红打卡点,张家界还在靠 “天价菜”“鬼秤” 赚钱,这不是落后是什么?
有从业者自己都吐槽:“现在游客越来越少,我们只能拼命拉人头,跟出租车、饭馆挂钩返点,但就算拉来了人,人家被宰一次,也不会再来了,更不会推荐朋友来。” 还有导游说:“一天排 8 小时队下山,游客骂声一片,我都不好意思带团了,这活儿没法干!”
张家界的问题,说到底还是 “治理乱、模式错”。以前穷的时候,为了招商把景区经营权卖出去了,现在想收回来难上加难;监管部门又管不住,处罚力度不够;商家只想赚快钱,不想做长久生意。最后遭殃的,还是张家界这个金字招牌,还有那些满怀期待来旅游,却被伤透心的游客。
其实张家界不是没有机会变好。比如可以好好开发 “银发经济”,针对老年人搞低强度的旅游路线,配上温泉、茶园、土家风情体验,肯定能吸引不少人;再比如设立统一的监管平台,不管是出租车、饭馆还是导游,只要敢宰客,就重罚,甚至把他们列入 “黑名单”,永远不准进入张家界旅游行业。
可要是还像现在这样,抱着 “宰一个是一个” 的心态,那张家界迟早会被游客抛弃。毕竟现在能去的地方太多了,谁愿意花钱买气受呢?别让 “张家界” 这三个字,从 “地球奇观” 变成 “宰客代名词”,别让游客用一次糟糕的体验,彻底对这里失去希望。张家界,该醒醒了!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