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景区的一大成功之处在于,它是蜀道沿线唯一具体呈现了《蜀道难》诗意的景区。从观赏性来看,广元的古蜀道比其他很多地区的古蜀道更具观赏优势。”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元人
和长期深耕蜀道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
陈洪围绕蜀道文旅融合发展
提出了基于史实的见解与建议
人物名片 | 陈洪 四川吟诵非遗传承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蜀道研究院学术委员
随着大蜀道文旅品牌吸引力持续攀升,陈洪指出,广元蜀道景区承载的厚重三国历史文化底蕴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与呈现。
“我们粗略统计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涉及广元的场景大约有140多处,且大量集中在剑阁、昭化一线。剑门关景区应深挖三国历史文化资源,打好三国文化牌。”陈洪建议,景区尤其应聚焦剑阁道、剑门关系列战争的历史史实,讲好三国历史故事。“比如挖掘姜维就很好,姜维长期驻守剑阁, ‘一计害三贤’的故事奠定了他蜀汉孤臣的悲剧英雄形象,成为千古绝响,这类故事拍成电影或电视剧,不仅有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也有收视率,能起到很好的传播效应。”
剑门关关楼 摄影:左长周(剑阁县委宣传部供图)
“剑门关古称剑阁,依山势险要形成,历史上一度是入蜀的终极天然屏障。一旦失守,整个四川便无险可守。”陈洪深入剖析了剑门关的核心历史价值,他告诉小布,在明代以前,金牛蜀道沿嘉陵江自陕西进入四川,而剑门关作为入蜀最后一道天然屏障的独特军事地位无可替代。
陈洪结合地形解释道,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盛名源于其特殊的地理构造——山势入剑,笔直耸立,寸草不生,两山之间仅有极小的自然垭口形成关口,位置狭小,地势险要,“敌军进攻时,前排最多只能容纳两三人”,这使得守军能以极少的兵力阻挡来犯大军。“因此,守住剑门关就等于守住了四川;攻下剑门关,成都平原便门户洞开”。
广元和剑阁当地党委政府的古蜀道保护利用意识得到了他的赞赏。他举例道,剑门关关楼早在民国修建川陕公路时被炸毁,但当地在50年代便在剑门关旧址修建了供人凭吊的纪念亭,后来又复建关楼,对古蜀道石板路进行修缮,打造“剑门蜀道”文旅品牌,整体提升剑门关5A景区品质,凡此种种,都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对蜀道保护利用的高度重视和地方文史工作者的持续深耕挖掘。
值得肯定的是,蜀道的保护、研究与传播近年来成效显著。在各级党委政府持续投入及官方民间合力推动下,蜀道文化被更多人“看见”。
古道郁青苍 摄影:苟永雄(剑阁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古蜀道后,对蜀道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广元市积极推出“高铁游蜀道”“古蜀道徒步游”等产品,吸引了大量自驾、徒步爱好者前来探访并自发传播。
如今,大蜀道文旅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已今非昔比。同时,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重视下,广元市联合四川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先后策划推出《蜀道文库》《中国蜀道丛书》等系列蜀道文献编研出版工程,省内外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积极参与,关注和研究蜀道文化的群体规模较过去成倍增长,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下一步,我希望在古蜀道历史文献整理研究方面做一些更细致的工作,摸清家底,将蜀道文化保护传承得更好。”陈洪说道。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
记者 | 王梓菡 刘茜 许明智
视频 | 余天新 曹健豪
设计 | 杨甜甜
编辑 | 王力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