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通道转兵纪念馆于2014年10月正式免费开放,年接待学员游客100万人次以上,2021年进入全国博物馆(纪念馆)游客接待量百强行列。该馆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相结合,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37个国家和省级荣誉。2025年9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通道转兵纪念馆“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通道转兵纪念馆工作人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邓桂明
10月,通道侗族自治县秋意正浓。在通道转兵纪念馆内,一堂音乐思政课《通道转兵》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激昂的旋律融入悠扬的侗族大歌,让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那段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历史。
“我们将党史、革命歌曲与侗族文化元素巧妙融合,构建了在音乐厅听党史的独特场景。”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这样的形式,让红色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声’入人心。”
讲解员给学生讲述转兵历史。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纪念馆团队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搜集整理《民族团结桥》《猪嘴里“吐”铜钱》等40多个鲜活的红色故事,并编撰《红色通道》等5本红色文化普及读物。这些蕴含民族团结因子的故事,成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段‘民族团结桥’的故事,讲的是王震同志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在纪念馆微党课上,讲解员向游客深情讲述。目前,这样的民族团结微党课已开展5200余场,覆盖26万人次。《王震修建民族团结桥》《五姑嫂舂米》等精品课程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将民族团结的好故事传得更远。
纪念馆还创新传播方式,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小分队,如同“行走的红色场馆”,先后230余次深入学校、村寨和军营,把长征故事和民族团结故事送到基层。
游客参观纪念馆。受访者供图
同时,纪念馆创新开展“红色小喇叭”宣讲活动,招募60多名志愿者和义务宣传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民族团结故事转化为青少年积极参与的文化载体。纪念馆还加强与周边民族地区纪念馆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民族团结创建新空间。
近年来,纪念馆打造了一系列品牌活动,从2020年红色旅游博览会通道分会场活动,到2021年“走红军走过的路”徒步穿越活动;从2022年“启航新征程,处处有‘通道’”第三届麓山红色讲堂,到2024年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通道转兵90周年纪念活动……累计开展的70多场特色鲜明的教育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
“通过‘讲解+展览+重走长征路’体验式宣教方式,让各族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五个认同’。”纪念馆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从中汲取先辈们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