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老师
来到南京
带领大家共赏南京的山与水、历史与人文
她在十里秦淮闻桨声灯影,在大报恩寺触摸琉璃塔的千年记忆,在瞻园品味金陵园林的隽永诗意……
她用行走的方式解读历史,也让人们在南京的山水之间,看见世界文学之都的延续。
今天,让我们跟着蒙曼一起
逛秦淮!
大报恩寺遗址景区
来到大报恩寺遗址景区
蒙曼为我们解锁了一个
关于童话与现实的梦幻联动
她提到,在安徒生童话《天堂花园》里,掌管四方的风神中有一位穿着中国服饰的“东风”。当被问到在东方的见闻时,东风骄傲地回答:“我去了南京,把那座琉璃塔上的铃铛吹得叮叮咚咚响!”
蒙曼介绍,在17世纪,这座琉璃塔就被世界所熟知。南京的大报恩寺琉璃塔(中国瓷塔)在欧洲一度是妥妥的“顶流”地标,是西方人心目中中国的代名词,甚至在欧洲还有它的仿制品。
约翰・尼霍夫绘制的琉璃塔
如今,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正通过创新科技焕发全新活力:作为"全国首个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游客佩戴VR眼镜即可沉浸式重现六百年前琉璃塔的辉煌奇迹;AI驱动的"博物馆智能馆长"随时提供一对一智慧讲解,今年新推出的"大明点灯人"仪式更融合全息题字与沉浸音效,打造穿越古今的视听盛宴。
同时,《去看塔——从城市地标到世界记忆》专题展览已于10月1日启幕,汇聚全球7国26家机构的百余件展品,其中"漂泊"110年后首次归乡的琉璃塔模型尤为瞩目。
瞻园
随后
蒙曼来到“金陵第一园”
——瞻园
灯光亮起后的瞻园太美啦
蒙老师是会选的
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
明代古典园林
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可以说,逛南京就像走在园林中
瞻园始建于明朝初年,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赐予功臣徐达的府第。明嘉靖年间,徐达的后代在此凿池叠山,兴建园林,时称“西圃”。入清后改为布政使衙署,乾隆下江南时,曾驻跸斯园,并赐匾“瞻园”。太平天国时期曾为东王府、幼西王府。
1956年,太平天国纪念馆成立,1958年春,纪念馆从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遗址迁至瞻园,1961年,更名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如今,已成为馆园合璧,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夜幕降临,南京首个沉浸式园林实景演出《金陵寻梦·夜瞻园》好戏登场。演出打破传统舞台边界,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走入亭台廊阁间,成为“梦中人”。
秦淮画舫
在秦淮画舫上
蒙曼为我们解读了这座城市
独特的包容性密码
她介绍说,《儒林外史》里提到,南京连贩夫走卒,都有六朝烟水风范,而六朝烟水就是从“石头城”起步。刘禹锡曾作诗“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淮水”就是秦淮河。“秦淮河早期叫淮水、小江等,被叫作秦淮河是在唐朝,而且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直接相连,这首诗的影响太大了。”
秦淮河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分为内秦淮河和外秦淮河。内秦淮河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两代十里秦淮到达鼎盛时期。
《康 熙 南 巡 图》(局部)
反映了清初夫子庙秦淮河画舫凌波的市井繁华
如今,内外秦淮河全线贯通,泛舟秦淮,可以饱览沿岸的历史遗迹,聆听千百年间的历史故事,感受秦淮的风雅和风情。
夜幕降临,华灯齐放
秦淮河上灯光倒映,宛若白昼
约好友乘上画舫
穿梭于碧波荡漾的秦淮河
观旖旎风光
南京的包容性很强
是南来北往的南京
也是大家都可以共享的南京
既有秦淮河畔的市井繁华
又有大报恩寺的风雅韵味
“有烟火,还有烟霞,有风云,还有风月,这些加起来才是南京。”——蒙曼
蒙曼,1975年1月28日出生于河北省平泉县(今平泉市),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红铸书院院长,《百家讲坛》主讲人,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隋唐历史文化研究。
部分素材来源:南京发布、荔枝新闻、新华日报
部分图片来源:方飞、@八月水牯牛、@真叫羊羊
编辑:陈琪
审核:赵嵘
发布:郑钦月
仅供交流分享,不涉及商业用途,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权益,或所标来源并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后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审核处理。
点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