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昭通】
阳光下的乌蒙水乡公园,蒙泉大桥倒映在澄澈的吾悦湖、昭阳湖中,粼粼波光随微风跳动;红色步道上,散步的市民、嬉戏的孩童与骑行者穿梭其间,岸边垂柳轻拂,偶有水鸟掠过湖面,溅起的水花与枝头盛放的垂丝海棠相映成趣。谁能想到,这片兼具乌蒙磅礴气势与江南水乡灵秀的生态宝地,曾是垃圾堆积、污水横流的城市洼地。如今,这里已成为昭通中心城区生态廊道的核心节点,更成为展示城市风貌的“城市会客厅”鲜活样本。
近年来,昭通市坚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产”开新局、“城”势而上、“人”尽其才,切实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闯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子,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39.52%提升至42.92%。依托城区“三大水系”生态脉络,将河道治理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形成北有省耕山水、南有乌蒙水乡的“两大城市新社区”。
城市生态公园是体现城市品质和展现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作为昭通“三带七廊三十园”绿美空间的关键一环,乌蒙水乡公园以利济河为生态轴线,通过引水工程与河道治理,将4.1公里环形步道、6个节点公园与多座廊桥串联成网。沿湖垂柳摇曳,月季与垂丝海棠次第绽放,小叶水植浮于河面,构成“三步一景、五步一园”的生态画卷。这种“以水为脉、以绿为骨”的设计,不仅让公园成为日均接待数千人的“天然氧吧”,更与省耕国学文化公园南北呼应,织就贯通城区的生态廊道体系。
“白天看景、傍晚健身,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诗意生活。”家住悦湖公馆的李阿姨道出了周边20余万居民的心声。公园内儿童游乐区与健身器材区错落分布,亭阁间常有老人吹拉弹唱,红色步道上跑步爱好者络绎不绝。这种全龄友好的布局,让公园超越了休闲功能,成为凝聚社区活力的“社交客厅”。周边8所公办学校、6家医疗机构、大型商超、养老中心、金融驿站,构建起了服务便民的“15分钟生活圈”。
“我们依托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拆除私搭乱建、修缮破损道路、改造雨污管网,化解87件民生难题。有效盘活利用12家单位100余亩低效闲置资产。”昭通市住房和建设局工作人员李舒菲说,腾挪出来的城区空间,释放出来的空间价值,对城区百姓来说,是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无限机遇。
从昔日洼地到如今的“生态名片”,乌蒙水乡的蜕变是昭通城市升级的缩影。数据显示,昭通公园数量已从2020年的64个增至237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3.53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由79.67%提升至91.33%。这座高原水城正以生态廊道为纽带,以城市会客厅为窗口,让“山、水、城、人”和谐共生的图景在乌蒙大地上徐徐铺展。
今日推荐
来源/云报全媒体记者 刘宇丹 谭雅竹 沈迅 王剑钊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聂孝美
终审/ 胡 华玉 编审 /保进 刘玉 校对/马思 编辑/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