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茶香漫溢话传承,古道新声述文明。在第十届硒博会“恩施硒茶•香溢世界”硒茶文化沙龙现场,万里茶道鹤峰段申遗阶段性成果正式发布,这条承载着宜红茶贸易记忆与武陵山区文化印记的千年茶道,以丰富的遗产价值与扎实的保护成效,为万里茶道整体申遗注入鲜活力量。
作为十七世纪兴起的国际茶叶贸易动脉,万里茶道以茶叶为核心纽带,串联起跨区域的商贸流通与文化交融,2019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沿线九省(区)的茶园、古村、交通遗存等共同构成其文化脉络。而地处鄂西的鹤峰,作为宜红茶的发源地与主产区,其境内的万里茶道支线——鹤峰段,更是这条贸易古道上的重要节点,见证着宜红茶从生产加工到外运流通的完整历程。
据介绍,万里茶道鹤峰段总长超330公里,目前仍保存完整的茶道达90余公里,其中28.5公里的石板路、石台阶路面留存完好,沿途散落的古茶园、古驿站、古骡马店、古桥梁等遗存,如同珍珠般串联起茶路的历史记忆。值得关注的是,在2024年万里茶道申遗预评估文本中,鹤峰段南村遗产点成功入选49个重点遗产点之列,成为鹤峰段申遗的核心支撑。
位于鹤峰县五里乡的南村遗产点,不仅是万里茶道生产运输的关键节点,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这片遗产区域内,3.8公里的古道完整保留了基岩、块石、卵石、条石4种路面类型,8座古桥横跨溪流、连通茶路,4处百年茶号(大木坪红茶号、龚家茶号等)诉说着当年茶叶加工贸易的兴盛,4处驿站印记着商旅往来的足迹,8处古茶园则承载着武陵山区茶叶种植的传统技艺。从茶叶种植、加工到运输、交易、服务,南村遗产点系统呈现了茶路商贸全链条特征,成为解读万里茶道山区贸易模式的生动样本。
更具历史价值的是,南村曾是容美土司南府所在地,其遗存不仅记录了“改土归流”前后地方对茶叶贸易的管理变迁,更以实物佐证了明清时期该区域经济、交通与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为万里茶道的整体文化价值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鹤峰县持续推进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修复连通南村段古道,完成多次考古发掘与专项调查;举办学术研讨、徒步体验等活动,唤醒公众文化记忆;编撰7册研究资料,建成4处茶文化陈列厅,复原传统茶号,让茶路文化从历史深处走向大众视野。一系列扎实举措,为万里茶道鹤峰段申遗筑牢根基,也让这条千年茶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文化生机。(廖亮 龙炳洁 徐诚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