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前海石公园。受访单位供图
这个秋天,深圳前海处处是风景。前海冰雪世界雪花飞舞,“湾区之眼”书香四溢,滨海沙滩上人影绰绰,深港合拍片接连开机。
热闹不是偶然。这背后,前海系统布局文化产业的成果正在显现。
不久前,《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关于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正式发布。作为前海首个文化产业专项政策,18条举措聚焦深港合作、产业发展与文旅消费,致力于增强前海文化的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
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广东、深圳,推动文化繁荣的政策信号持续释放。此次《措施》的出台,正是前海强产业、兴事业,打造文化软实力基地的关键一步。
前海毗邻港澳,地处内外循环交汇点,多元文化开放共荣,正形成兼具香港味、国际范、滨海风、现代化、未来感的独特气质。
深港合作,是其中最鲜明的底色。在这里,香港的创意、影视、演艺资源,与深圳的技术、市场、空间无缝衔接。TVB、英皇等一批影视企业纷纷落子,龙头引领、多元协同的影视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
今年,《危楼之上》《强少年、强中国》等多部微短剧接连开机宣发,热门剧集《新闻女王》第二季也在前海取景。这不仅是对城市气质的认可,更标志着这里影视制作生态日渐成型。
《措施》对此精准发力:深港合作拍片,电影票房奖补可达2%;剧集购播交易奖励3%;在前海取景,还可叠加奖励50万元;香港演艺团体来演出,根据演出规模,单场最高奖励50万元。
“前海可整合两地影视资源,设立联合制作基地,推动‘香港创意+深圳技术’模式,打造‘深港影视创新走廊’。”深圳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这样展望。
巨型B.Duck小黄鸭在前海展出。受访单位供图
在产业扶持上,前海同样诚意满满。文化IP从创作、落地,到场景打造、品牌推广,前海都给予全链条激励。
对文化产业服务平台,根据用户规模、平台服务收入增长等,给予一次性最高300万元奖励。举办主题动漫游戏展览、新增游戏版号且上线运营等,给予5万至10万元奖励。
数据印证着热度:今年1—8月,前海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总额同比增长19.9%,增势强劲。“奶龙”“小黄鸭”“猫和老鼠”等知名IP展览接连落地,企业赢得口碑,前海收获人气。
其中,“小黄鸭”IP港企德盈商贸累计零售额破200亿港元,“奶龙”IP第七印象合作品牌突破200家,“趴趴鸭”IP落地主题城市乐园项目。一批优质IP如雨后春笋,在前海扎根生长。
“政策‘精准解渴’,戳中行业普遍的发展痛点,不仅缓解资金压力,更坚定了我们深耕原创、拓展生态的信心。”第七印象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前海举办保税文化艺术品展示。受访单位供图
文化“出海”也迎来新机。前海正搭建游戏、微短剧出海服务平台,建设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放大“海关特殊监管区+自贸区”叠加优势,联动香港共同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文化出海’条款专门提及对微短剧企业的扶持,和我们高度契合。”漫森(深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成本优化、内容创作还是市场拓展,《措施》都能提供实质性支撑。
前海欢乐港湾。受访单位供图
文旅消费是另一大亮点。今年国庆中秋假期,68万人次涌入欢乐港湾“繁星音乐节”,78万人次走进“湾区之眼”书城,免费巴士串联起前海湾、冰雪世界与蛇口海上世界,“玩在前海,乐在前海”正成为湾区文旅新潮流。
此次《措施》再加码:大力扶持深港精品游、入境游,对旅游、邮轮等领域,每年安排最高500万元文旅消费券,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拉动文旅增长,打造具有国际美誉度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从影视到IP,从演艺到旅游,前海对文化产业的扶持覆盖全链条、各领域。单家机构每年最高可获300万元奖补,若叠加多项政策,合计奖补上限达1000万元。
《措施》不是“撒胡椒面”,而是精准回应行业痛点:从演艺空间不足,到跨境演出上座率低,瓶颈一一破解。它要构建的,是从基础环境、平台搭建、产业培育到文化出海的完整支持体系。
过去一年,前海已吸引超20家数字创意龙头企业落户。以深港合作为纽带,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前海正加速奔跑。
文化,正成为这片热土最动人的风景。
(责编:李语、陈育柱)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