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25首届国际旅行服务大会暨交易展(以下简称“旅服会”)在海南三亚圆满落幕。本届旅服会以“自贸港芯动力,文旅新蓝海”为主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共签署46个合作协议,预计项目估值超10亿元,充分展现了文旅产业的新活力。
国际化平台成效显著,资源对接成果丰硕
本届旅服会展览面积达12000平方米,汇聚了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家优质文旅企业,吸引近2000家产业链企业参与对接,注册专业观众近3000人。从行业分布看,旅行社组团与地接服务占30%,文旅目的地与景区运营占25%,体验科技与数字化服务商占15%,政府与行业协会、交通与配套服务、国际与跨境机构各占10%,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在非政府机构中,国有企业占比40%,民营企业占比50%,国际机构与外企占比10%,形成了多元参与的产业生态。
国内展商地域分布呈现明显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展商数量多、类型丰富;中西部地区则以目的地资源型企业和地接社为主。西部机场集团等交通服务企业带来航空旅游创新方案,展现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西部机场集团案例分享
国际合作实现突破,跨境旅游开启新篇
在国际合作方面,大会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旅行社协会分别与俄罗斯无国界旅游协会、俄中商会签署两项合作协议,聚焦出入境旅游产品研发、客源互推、供应链协同等领域。同时,中韩旅游业交流会项目正式发布,标志着中韩旅游在行业层面进入常态化交流新阶段。
创新业态蓬勃发展,产业融合深度推进
旅服会期间,多个创新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国旅行社协会铁道旅游分会、定制旅行分会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委员会达成三方合作,将共同开发“高铁+目的地”“专列+主题体验”等特色产品。《低空经济、立体交通与文旅融合发展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的成功签署,将整合低空飞行运营、文旅项目开发等资源,打造低空观光、航空运动等多元场景,填补区域低空文旅业态空白。
本届旅服会清晰地展现了“旅行服务+”的跨界融合趋势,不同领域的龙头企业正将其核心能力注入文旅产业,催生新业态。在“金融+旅游”领域,太平洋保险集团旗下子公司太保科技为旅行社免费打造“海豚e旅”赋能平台,实现全场景AI应用以及小程序、H5等各种移动工具,助力行业快速发展。在“科技+旅游”层面,吉利银河带来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揭示了未来“交通工具”将不再仅是位移载体,更是集娱乐、办公、社交于一体的移动智能空间,重塑旅行体验。
此外,“工业+旅游”的融合路径同样引人注目,青海西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将工业背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独特旅游吸引力,其重点推介的茶卡盐湖与伊吾胡杨林景区,正是工业遗产、自然资源与文旅开发成功结合的典范,为资源型地区的产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配套活动丰富多彩,产业生态持续完善
大会期间举办的系列专业活动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主论坛、专题交流会、资源对接会等10余场活动,涵盖入境旅游、会奖旅游、数字文旅、交旅融合、定制旅行、研学旅行、国际合作等热点领域。“中旅旅行2025年导游技能大赛暨文旅推荐官选拔赛”创新采用“导游技能”与“文旅推荐官”双赛道竞技模式,为行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期举办的中国东方街舞大会系列活动,为文旅融合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区域合作同样成果丰硕。乐山、汉中等多个城市与旅行社及合作机构建立客源互送、线路联推机制,重点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和B2B、B2C产品,推动旅游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仁怀、泰顺、大同、会理、六盘水、南充、黔西南南州、萨迦、定海、普陀等目的地则通过举办推介会、参与专题交流会、搭建展台、组织座谈会等多种不同形式亮相旅服会。
长效机制助力发展,文旅产业未来可期
据组委会透露,下一步将建立“一对一”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定期开展进度督导,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早见效。海旅免税等海南本地企业表示,将借助与旅服会建立的合作关系,进一步优化旅游消费供给。组委会表示,将以本届大会为起点,打造“国际旅行服务大会”长效品牌,持续推动国际旅行产业向全球化、智慧化、一体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本届旅服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其在链接全球文旅资源、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促进区域合作共赢中的核心平台价值,为推动旅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中国网 作者:伍策 元月 图片:主办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