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简称“邕”,古称邕州,别称绿城。南宁古属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建晋兴郡,晋兴(今南宁)为郡治所在地,南宁建制从此开始。唐朝贞观六年(632年),南宁更名为邕州,设邕州都督府,南宁的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邕州路改名为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南宁得名始于此。南宁素有“中国绿城”,“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等美誉,这座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南宁因它而得名邕城。蜿蜒穿城而过的邕江,滋养着这座美丽的城市。南宁火柴厂曾出品过一枚设计精美的“邕江”彩色火柴商标,彰显了其对城市的重要意义。在画面的右侧是矗立在邕江畔的“冬泳亭”,是解放后南宁的地标建筑。
冬泳亭位于南宁市邕江大桥北岸西侧平台,它是南宁人民为纪念毛泽东主席于1958年1月7日和11日两次冒着严寒畅游邕江而在毛主席冬泳下水的地方兴建的。1958年1月6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南宁召开。会议期间,65岁高龄的毛泽东主席于7日、11日两次冒着严寒畅泳邕江,给南宁人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为了纪念此次毛泽东主席畅游邕江的活动,1974年9月南宁市革命委员会在毛泽东主席当年下水之地建亭立碑。
冬泳亭为仿古重檐六角亭,钢筋混凝土结构,盖金黄色琉璃筒瓦。亭高8.7米,占地面积22平方米。亭内檐柱六根,在亭南北两面设垂带台阶三级;其余柱间以石凳相连,柱间横梁上各饰一朵木棉花,亭柱、石凳、地台均以水磨石饰面;亭高8.7米,占地面积22平方米。1974年,董必武为该亭题名,在冬泳亭的左边还立有董必武撰写的《题冬泳亭》(“盛会南宁主席临,邕江冬泳纪碑亭。工农奋发思跃进,大势如高屋建瓴。”),在绿树的衬托之下显得格外古朴。
很多老南宁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58年1月毛主席冒着严寒在邕江畅游。南宁人从此倾情冬泳运动。如今对许多南宁人而言,冬泳已经成为他们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对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至今每年元旦南宁市均举办冬泳活动。冬泳亭于2001年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8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