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出版的《咸阳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开发区城区景区建设牵引性日益凸显——论全市各项事业发生关键性趋势性转折性变化》。
开发区城区景区建设牵引性日益凸显
——论全市各项事业发生关键性趋势性转折性变化
咸阳进入发展积厚成势、动能加速升级的新阶段,全市各项事业发生关键性趋势性转折性变化,其中一个代表性的变化是:开发区城区景区建设(以下简称“三区”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牵引性日益凸显,从夯实基础开始向突破提升转变。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三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不在其本身,而在于以重点突破之功收带动全局之效。
坚定不移推动“三区”建设突破提升,是全市各项事业发生关键性趋势性转折性变化的重要基石,是稳增长、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咸阳放大优势增动能的发展前沿,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咸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更大咸阳力量的撬动型载体。
开发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具有战略性地位。目前,咸阳已经实现了省级开发区县域全覆盖,这是咸阳发展动能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二次创业”的新起点。开发区既是产业平台,也是创新载体,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着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我市以开发区“一子落”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满盘活”,突出“链长+链主”,出台并积极落实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一对一”调度机制,推动开发区在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服务上不断迭代升级,更好实现要素集中、主体集聚、功能集成,加快升级传统产业、持续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已经形成方兴未艾、全域开花之势。
咸阳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全面统筹主城区、功能组团和县区使命定位,坚持以高品质城区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集约高效、产城融合,有力推进主城区更新,建立县城暨小城镇建设季度观摩机制,全面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单元化的方式稳步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和厂区街区改造,并与基础设施、适老化设施建设等结合起来,实现城市有序的“新陈代谢”。依托资源禀赋推进县城科学分类发展,把县城作为城乡融合与县域经济的关键枢纽,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不断增强综合承载力,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着力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仅2025年1—7月,咸阳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0个。
咸阳加快打造文旅支柱产业,正以高质量景区放大文化资源优势。咸阳以秦文化为鲜明标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历史、生态、民俗等特色资源,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链条,系统实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工程,推进文化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更多文体旅、工文旅、农文旅等新业态,催生“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乾陵成功创建5A级景区,茂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立项,咸阳博物院(新馆)正式动工建设,袁家村不断擦亮全国乡村旅游靓丽名片,“山南水北 咸阳很美”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三区”建设已经确定为咸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准确把握“三区”建设在咸阳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撬动性载体作用,意义十分重大。全市上下一定要乘势而上,抬高标准,争先进位,坚定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三区”建设突破提升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本文转载自 咸阳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摘录或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