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禾木到喀纳斯只有60公里,但因盘山公路开车需要2小时,都是在阿尔泰山脉,喀纳斯在禾木的西边。上面是早晨在禾木观景台顺光向西拍的照片,远处有雪山的地方就是喀纳斯。
上午11点赶到喀纳斯游客服务中心,跟禾木一样只能坐景区大巴进去,这里游客更多,等景区大巴已开始排长队,需要坐一小时景区车才能到湖区,会经过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几个景点。记忆有时挺有趣,来过之地尽管隔了二十多年,再次见到同样的场景,依然会觉得似曾相识。
到了景区里面也全是小木屋,跟在禾木村类似。但比禾木村规划得好,木屋看着也更新,街道整洁,木屋分布有序,带有欧式尖顶风格的是公厕。
发现建小木屋成本不低,傍晚散步时见到正在建楼的工地,全是用直径长度相近、切割整齐的大圆木,一根磊一根搭建出木屋墙体,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木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到一个小木屋要消耗好几十棵大树,住在里面真是要十分珍惜!
先去了喀纳斯湖,上面一块有水塘的平地看着眼熟,想起二十多年前来喀纳斯,车直接开到这里,山上几个色彩鲜艳的小木屋,就是在水塘附近,当时觉得如果有宽带网络,住在这就是天堂。
现在也有几个红顶白墙小屋,但都是商用临时建筑,不用于住宿,当初的小木屋早已不见,现在都住在离湖很远的地方,需要坐区间车过来。湖边商店也不能用明火,只能出售用电加热的火腿肠、玉米等。
喀纳斯湖水颜色跟其它地方不同,因矿物质原因带有天青色,忘了在哪个博物馆见过天青色的瓷器,一见就喜欢,或许带有“天青色等烟雨”的浪漫。家里买了天青色的碗、盘,用天青色的瓷器吃饭似乎都带有诗意。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峡谷中的湖泊”,“喀”指峡谷,“纳斯”意为湖泊。据当地人的传说,成吉思汗西征途经此地时饮用湖水,将其命名为“喀纳乌斯”,意为“可汗之水”,后演变为“喀纳斯”。
下午去了月亮湾,天青色的湖水像月亮造型在峡谷里转了个弯,黄色的白桦树与绿色的松树密集地立在两岸,山坡上的草地泛着黄色,仿佛围着一块绿色翡翠。
建有木头栈道从山上下到湖边,一直通往下一个景点卧龙湾。月亮湾的水面平静,低视角下可以清晰看到山色的倒影。
出来旅游天气非常重要,阳光明媚则风景如画,心情也跟着舒畅,阴天则所有风景都要打折,遇到下雨只剩沮丧,一切美景都要泡汤。
沿着木栈道走到卧龙湾需要一个半小时,摄影中有三角构图法,卧龙湾岸边树林刚好成三角形伸向湖中,另一边的山体也成三角形,加上水中倒影,取在相框中就有了大片似的风景。
第二天早上8点告别小木屋,景区车要到9点才运行,原计划徒步5公里到神仙湾,结果赶上一辆公交车。
可惜上午天阴不容易出片,牛群很早就起来觅食,有白色的大雁飞到湖边。
转完神仙湾坐车去月亮湾,再温习一遍昨天的美景,只是天气不如昨天,缺少蓝天白云加持,更多的是查疑补漏,用流光快门拍些水流。
上次来喀纳斯是2001年,二十多年后再次来到喀纳斯,依然震撼于这里如画的美景,喀纳斯被喻为“上帝的最后一滴眼泪”,不愧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
《退休生活探索》图文:朱洪jack
在路上 与您同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