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茶话会,我们是来向各企业家学习的,希望大伙不见外,点出福安文旅发展短板,共谋发展新路径。”9月17日,福安市溪柄镇楼下村,一座由古民居改造而成的民宿二楼,每月一次的“书记市长益企茶话日”如约而至,当地主官开门见山。
“福、畲、茶、古、廉、红”,福安的文化底蕴不可谓不深厚;云雾缥缈白云山、海上田园宁海、黄金水道赛江,福安的自然景观不可谓不奇特。立足“家底”,发挥优势,福安将“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荣誉收入囊中。荣誉之下,福安文旅发展如何再添一把火?
“文旅发展要打‘群体战’,我们的文旅还缺整合与看见。”
“文旅发展不能千村一面,要融入福安的文化特色,打造IP。”
“住宿、餐饮性价比不够高,政策扶持需要再发力。”
……
3个多小时的交流中,被邀请上座的福安文旅全产业链民营企业家代表直言不讳,将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一一点出,并给出中肯建议。
“我们将认真吸收、精准施策,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一类问题解决,与各位携手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安市领导的回复掷地有声。
在宁德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前夕,福安这场别开生面的政企对话,传递出的是一种发展信心和力量。
为加快打造中国东南沿海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宁德打出组合拳,全面实施文旅经济提升“十百千”工程,着力培育“避暑走廊·24℃清凉密码”“赶海踏浪·黄金千里岸线”“寻茶问道·双世遗茶脉”等旅游精品线路和主题产品,全面提升“吃住行游娱购”全链条品质和“来宁德看什么”旅游辨识度。(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以山水之美陶冶心灵
初秋时节,霞浦大京景区热度不减。
清晨,这里宛如一幅绚丽油画,湛蓝海水与金黄沙粒在朝阳下交相辉映,不少游客踏浪而行,与迎面拂来的海风“亲密接触”。
“之前带家人来避暑,既能玩沙看海,又能逛古堡吃海鲜,关键拍照还出片。这次特意带姐妹来,景区的游玩氛围远超预期。”来自温州的游客张小丽女士笑着说。
作为大京景区的“文化名片”,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大京古堡同样人气爆棚。这座海防古堡,是闽东地区重要的历史遗迹,东、南、西三个完整城门及数座敌台保存完好。漫步古堡内,斑驳的城墙、古朴的建筑让人仿佛能触摸到古代海防将士戍边的印记。“大京古堡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沙滩走路过来仅需10分钟。在这里,可以了解抗击倭寇的历史,让滨海之旅更有意义。”游客陈阳感慨道。
今年6月,霞浦县获评“全国县域自驾游标杆县”。“我们积极引入新业态,完善配套设施。8月9日、10日,单日游客接待量连续突破1.5万人次。截至8月底,游客量已近9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经营大京景区的福建省金海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雄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挖掘滨海资源与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努力实现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推动景区成为闽东滨海旅游的核心引擎,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以山水之美陶冶心灵,以文化之美浸润人心。携程平台数据显示,上半年,宁德市在线旅游接待人次同比增长13.34%,在线旅游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3.7%,省外客源地为浙江、上海、江苏、广东,文旅产业呈火热态势。
以文化之美浸润人心
金秋九月,闽东群山环抱间的周宁,层峦叠翠,溪水如练。从城关出发,沿S207省道驶向纯池镇禾溪村,一条宽阔大道蜿蜒于青翠之间,不出四十分钟,这座深藏山水之间的古村落便悠然展现在眼前。“一花一木、一屋一桥,都像从画里长出来的。”这是福州游客唐糖对禾溪村的第一印象。
禾溪村地处政和、周宁、寿宁三县交界,依偎于芹山水库之畔,人文底蕴深厚。村中拥有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三仙桥——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拱廊桥之一,还有始建于1941年的省级文保单位国民小学旧址。湫云庵、明清古民居群等历史遗存,共同织就了禾溪独特的文化图景。
然而,以前的禾溪,却是另一番模样。“从前路不好,外地游客很少来,自家种的茶叶、养的土鸡只能等小贩上门收,价格压得低。”村民许大爷回忆道。随着交通改善,禾溪村悄然蝶变,人气渐旺。
今年六月,“90后”姑娘许文婷怀着对家乡的热爱,返乡创办“禾禾CHA”咖啡馆。木质简约的装修与古村风貌相得益彰,湫溪水冲泡的绿茶拼配咖啡,成了备受游客争相品尝的“禾溪风味”。
清晨总有村民提着刚摘的青菜、新腌的笋干在店门口等候,许文婷一边接过新鲜食材,一边登记村民托管代售的农特产。“您这茶叶品相好,我帮您分装成礼盒。”“这批笋干味道正,可以上架了。”这样的对话,如今每天都在咖啡馆里上演。
禾溪之魂,深植于文化土壤。近年来,村子以三仙桥、湫云庵为载体,挖掘“三仙姑文化”,每年举办“二月二求平安”“六月初一祈雨”等民俗活动。身着传统服饰的村民抬着神轿沿溪而行,孩童们提着彩灯笼跟在队伍后,古老的仪式里满是浓浓的乡土情怀,去年仅“二月二”活动就吸引游客超5000人次。
国民小学旧址旁,廊桥文化展示馆陈列着不同年代的桥模,志愿者现场演示“编木为拱”技艺。孩子们可以亲手触摸木榫结构的精妙,听老人讲述传说,用竹片搭廊桥——传统文化正以沉浸式体验焕发新活力。
“这种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焕发了新活力,孩子通过亲手操作,真正理解了廊桥建筑的力学原理和工艺之美,这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游客许斌竖起大拇指。
文旅融合的脚步并未停歇。如今,禾溪正积极推进“农业+文化+旅游”,与周边乡镇合作推出“古桥探访+茶园体验”一日游线路,让游客采茶制茶、体验农趣,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风景变‘钱景’”。
禾溪村蝶变是宁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一个生动缩影。
为了更好地让八方来客在领略宁德山海胜景中感悟文化之美,宁德现已实施近千个乡村旅游项目,催生出屏南龙潭村“古村落+文创”、霞浦东壁村“摄影+民宿”、福安坦洋村“茶叶+旅游”、寿宁下党村“研学+旅游”等发展样板,助力乡村振兴,传播“闽东之光”。
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陈雅芳 李巧鸿 魏知秋
来源:福建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