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位于滇川藏三省通衢之地,幅员面积2.06万平方公里,辖5个县(区),常住人口125万人,是全国唯一拥有文化、自然、记忆“三项世界遗产”的地级市。丽江区位独特、历史厚重、资源丰富、文化多样、风光旖旎、开放包容,自古便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是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长廊和通道,有“滇西北商业重镇”之称。自然美景、文化底蕴和慢节奏的幸福生活,让丽江成为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舍不得的丽江,忘不了的古城。(朱远灵 摄)
近年来,丽江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聚焦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优势,在政策引导、文旅融合、市场驱动、科技赋能的合力推动下,文化产业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业态深度融合的新格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文化企业量质齐升,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31.5亿元,增速20.2%,占GDP比重4.6%,GDP占比位列全省第一。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户数增长1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发展势头保持良好,新增8户,较2024年增长36%,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规上文化企业户数和营收“双增”。
“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丽江永胜瓷业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骨干企业稳步发展,示范引领作用凸显。全市年营收上亿元的文化企业达到3家,其中,营收突破5亿元的文化企业1家。东巴谷文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4·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丽江玉龙雪山印象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入选“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丽江永胜瓷业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2024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丽江东巴谷文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在第一批12家全省文化产业园区中,丽江玉龙雪山文化产业园、丽江东巴谷旅游区双双入选,占全省比重达17%。东巴谷生态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玉龙雪山印象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丽水金沙演艺有限公司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形成以雪山艺术村、红谷坡地艺术区为核心的文艺旅居集聚区,形成了以地中海国际度假区、泸沽湖摩梭小镇等为代表的度假旅居产品。
“丽江礼物”文创品牌。(供图)
“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丽江玉龙雪山印象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供图)
文旅融合亮点频现,业态打造成绩喜人。与国家图书馆等头部文化单位合作打造“舍不得的丽江——丽江礼物”全新文创品牌IP,形成“丽江礼物”“丽江古城”“百岁坊”“丽永瓷1869”“丽江瓦猫”“云天工”等一批广受市场追捧的文旅产品和特色产品。第一届“丽江礼物”全国文创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文创爱好者和专业人士542人报名参加,征集到各类作品457件(套)。丽江“拾贰”精品剧本展固定落地丽江举办,古城区阳光100·雪山艺术村文艺旅居案例入选《旅居云南·首批典型案例汇编》。精心策划打造了丽江民谣音乐季、观星季、研学季、棒棒会、火把节、荷花季、芒果季等“一月一活动”文旅节庆品牌,有效丰富了文化产品供给。
电影工作出新出彩,影视产业大有可为。丽江结合文旅消费热点,积极完善城市影院布局,全市共有上影国际、万达等城市影院9家,座位5464个,通过持续提升观影体验,初步形成了主客共享的电影消费环境。2023年以来,《我本是高山》《天地辽阔》《绝地重生》等一批在丽江取景拍摄、融入丽江元素的电影相继上映,带动了相关电影消费持续旺盛。在此基础上,丽江市积极探索“电影+旅游”“夜市+电影”等模式,将公益电影放映与旅游体验、夜市经济相结合,在束河古镇等景区、景点开展露天公益电影放映。2022年至2024年底,累计组织开展658场次,丰富了景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未来,丽江市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聚焦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在文化市场主体发展、规上文化企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示范引领、文旅融合产业项目打造、影视“天然摄影棚”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通讯员:和杰云
责编:和润黄
校对:和众学
二审:谭元怀
终审:和红军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