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贵阳市教育局主办、贵阳市学生健康发展中心承办的中央彩票公益金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山地英雄汇-典籍里的中国智慧”研学活动落幕。在为期两天的研学中,来自修文、开阳、息烽的300名中学生齐聚贵阳,开启了一场穿越历史的文化之旅。
活动首站,同学们来到被誉为“城南胜迹”的甲秀楼,大家沿着浮玉桥缓缓前行,认真聆听老师讲述甲秀楼的沧桑历史。“甲秀楼取名‘科甲挺秀’之意,承载着贵州人民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与期盼。”老师指着楼阁上“甲秀楼”三字匾额解释道。有同学感慨:“站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学子寒窗苦读、追求功名的执着精神,我们更应珍惜如今优越的学习条件。”
毗邻甲秀楼的翠微园,是研学队伍的下一站。这座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的古典园林,原为南明河畔的寺庙,后改建为园林。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池沼错落有致,尽显江南园林风格。同学们在园中分组开展主题讨论,有同学分享道:“通过今天的研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贵阳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要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贵阳的故事。”
随后,同学们来到文昌阁。这座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三层三檐九角攒尖顶”结构闻名,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此类结构建筑。同学们仔细观察阁楼的建筑细节,不时发出赞叹。“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主管文运功名,是古代读书人顶礼膜拜之地。”研学老师说道。同学们边听边看认真记录,有的还拿出画笔进行建筑写生。
阳明文化园曾是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地。漫步其间,“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精髓穿越五百年时光,熠熠生辉。学子们在此聆听《传习录》选读,参与心学研讨,在“玩易窝”遗址前体悟“心即理”的哲学境界,还体验了拓印、射艺等传统文化项目。在六艺学宫的互动教学中,礼、乐、射、御、书、数的儒家教育体系变得生动可感。
走进位于花溪河畔的贵阳孔学堂,同学们迎来了一场与儒家文明的盛大相逢。巍峨的大成殿、典雅的明伦堂,再现了传统书院的庄重气象。学子们在此正衣冠、整仪容,循着古礼行拜师之仪;齐声诵读《论语》章句,琅琅书声漫过庭院、浸润心田;驻足杏坛之下,在千年文脉的滋养中,悄然立下青云之志。
贵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中小学生公益研学实践活动,旨在围绕“山地英雄汇”研学实践教育主题,大力推动贵阳市研学实践教育发展。同时,这也是全市中小学“十个一”系列活动的具体实践,不仅为广大中小学生搭建了平台,让他们在行走的课堂中触摸历史,在体验中感悟文化,在感恩中茁壮成长,也促进了广大学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特约通讯员 罗海兰
贵州教育报记者 刘小钰
编辑 陈茜茜
二审 廖波
三审 赵宏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