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威客户端讯(记者李兴菊 赵东晓 见习记者丁宇飞)近年来,武威市深入践行让“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理念,通过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等创新举措,让千年文物焕发时代新韵,走出了一条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武威市以三大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为契机,对文庙、大云寺、罗什寺街区内的28处文物古民居进行活化利用,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注入了现代功能。文庙儒学院遗址区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和互动体验项目上新,显著提升了儒学文化的传播效果。全省最大的文旅3P项目河西都会的建成开放,不仅为雷台汉文化提供了展示平台,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为文旅融合新地标。
博物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市博物馆新馆、五凉文化博物馆、古浪县博物馆新馆相继开放,推出天梯山石窟专题展、武威市博物馆藏民族文献临时展等一批精品展览。创新研发的西夏文、鸠鸟、AI系列文创产品广受欢迎,文庙祭孔、雷台吟诵凉州词等特色研学活动深受省内外学子青睐。
科技赋能让文物保护更具活力。我市实施文庙、民勤瑞安堡等重点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通过3D扫描和虚拟展示等技术,实现脆弱文物的永久保存和活化利用。凉州区创新推进旱滩坡、磨咀子墓群等田野文物安防工程,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三大”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建设实施方案》的印发实施,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科学指引。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近7000万元,实施汉长城凉州段展示利用、凉州会盟纪念馆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5个重点项目,让长城文化在保护中焕发新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