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 喀纳斯
图文/寒冰
上午九点四十离开酒店前往喀纳斯。大约240多公里的路程。如果不堵车,三个小时就能到。
喀纳斯湖位于新疆阿尔泰山中段,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地带,总面积10030平方公里。中国第二深水湖(最大水深188.5米),因冰川堰塞形成,湖水随光线变化呈现蓝绿色调,被称为“变色湖”。这里有三大人文村落:禾木村、白哈巴村、喀纳斯村,保留蒙古族图瓦蒙古族图瓦人的木屋建筑、苏尔(传统乐器)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传承。喀纳斯被誉为:“人间最后一片净土”,“神的后花园”,“众神打翻的调色盘”,这三句精准诠释了其自然奇观与精神象征的双重魅力。
车行驶在中哈边界大峡谷,前路曲折弯道很多,与峡谷伴生着一条小溪。溪流两边有牧民居住,这里水草丰盛,是牧民最佳的牧场。所经之处皆是风景,满眼的绿色就不曾离开过你的眼。随便拍摄一张,不需美颜就是一幅色生动的画面。这条峡谷与喀纳斯湖、禾木村共同构成北疆自驾环线的重要景点,沿途可欣赏雪山、草原等自然景观。路两边有很多生态牧场,山坡洼地上随处可见马、牛、羊群。
越接近喀纳斯,山上的景色越美。成片的针叶树和白桦树挺拔耸立顺山势而生。
中午一点到达贾登峪住宿地。贾登峪蒙古语为“贾登住的地方”。传说贾登是一位神秘的猎人,他长年孤身一人在大山里狩猎,练就了一身轻盈飘渺的狩猎本领,能轻易地发现和捕杀猎物,却很少有人见过他的踪迹。贾登既是一个捕猎能手,也是一个关爱他人的大好人,他每天趁夜深人静时将猎物放在那些老弱病残以及贫苦的牧人房前再悄然离去。
人们早晨起来,便会发现房前的各种猎物,大家都知道是贾登送来的,却无法找寻贾登的下落,始终未曾见到他的踪影。每天早晨在房前照样摆放着各种猎物,就这样过了50多年。忽然一天早晨,牧人们发现房前没有猎物,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到第六天,人们焦急地发现房前没有任何猎物。牧人们预感到贾登可能出事了,便组织起全体人员分头开始寻找。整整找了一个月,牧人们才在一座高山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位已死去的白发白须老人,他身旁放着狩猎的用具,牧人们揣测这就是贾登。而在山洞里,除了一些兽皮和炊具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牧人们感念贾登的恩情,把他抬到深山里一个美丽肥沃的地方埋了起来,并在坟墓上为贾登盖了一间木头房子。从此,牧人们每年都会在当年发现贾登的那个日子去贾登的木屋前祭祀,每年也都有专人将贾登的木屋维修一新,让贾登永远住在新房子里。
贾登峪是喀纳斯的门户,是通往喀纳斯湖景区的交通关口。如今已建设成为喀纳斯旅游接待核心区和管理的大本营,承担着游客集散和服务配套功能,设有立体停车场、星级住宿等设施。这里海拔1600米。比较繁华,有贾登峪餐饮购物广场,贾登峪大巴扎,美食一条街等。看到大大的标示牌上有大巴扎的字样,孙女问:“大巴扎是什么意思?”儿子解释说:“就是像咱那里的买东西的集贸市场。”在新疆常会看到某某大巴扎。它是维吾尔语中“集市”或“农贸市场”的意思。
我们住的是民宿,木质小楼。房屋建筑风格以北欧风情和原木风为主,结合当地自然景观设计。外观具有异域风情,很有“北欧城市”的风格。民宿没有饭,为了节省时间,每人吃了碗泡面,就抓紧时间去看喀纳斯湖。两点半乘坐区间大巴十分钟到景区大门。然后乘景区小交通,于2:46分钟到景区售票处,3:10转景区大巴。
在前往喀纳斯湖景区的大巴上欣赏窗外的风景。路两边的白桦树挺拔如剑,远处山上的针叶杉像巨大的绿色伞盖,这一片那一片列队整齐像士兵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再往深处走针叶松满山都是,像是给大山披上浓密的外衣。山下是喀纳斯河(喀纳斯湖水上冰川融水和降水形成),水翠蓝翠蓝的。水随山势流,有些地方舒缓,有的地方水流湍急泛,遇石掀起白色的浪花就像冬天刚融化的冰块和水一起流动。途经驼颈湾,卧龙湾,月亮湾,仙女湾皆是这条河在流经不同的地貌所形成的象形景观。每一处都美的无法形容。
车一直在盘山路上行驶。3:42分过喀纳斯大桥。过了大桥河就在我们左边。四点到游客中心排队上中巴再到观鱼台。排队等候二十分钟。喀纳斯观鱼台是新疆布尔津喀纳斯景区的核心景点,位于海拔2030米的哈拉开特山顶,可俯瞰喀纳斯湖全景。其实登顶后只能俯瞰四分之三湖面,欣赏湖水随光线呈现青灰、碧蓝、翡翠等变色奇观。
哈拉开特山(蒙古语意为“骆驼峰”)顶部,与湖面垂直落差达600多米。其名称源于当地“湖怪”传说(哲罗鲑),此处被认为是观测湖中不明生物的最佳位置。观鱼台的结构为两台一亭,底台略小,中台大于底台和顶亭,可容纳百余人同时观景,顶部为半圆球状,配四个对称的类似于翅膀的奇异造型,为湖怪的尾巴和雄鹰的翅膀的寓意,由深圳设计师吴肇钊设计,余秋雨题写匾额。是喀纳斯唯一能360度饱览湖光山色的平台。登上观鱼台还得走1068个台阶的步道,都是木质台阶。据说这种木质栈道与自然景观融合度高,且能减少对高海拔环境的破坏。
为了一览喀纳斯湖的全貌,我还是坚持上山,走走停停。有人总结攀登过程是三重境界的突破:前300级适应自然节奏,中段500级挑战体能极限,最后268级达成心灵超越。虽然台阶坡度较平缓,但越往高越感觉腿困气喘,于是调整步伐,每十五个台阶短暂停一下,吹吹凉风,吸吸高山纯净的空气,看看周边画一样的风景。这样反而没有负担的登顶。还有一百多台阶就要登顶了,早已登上观鱼台并站在中台的小孙女从人群发现了我,激动地大声喊着:“奶奶,奶奶,我在这儿,快点儿上来!快点儿上来!”同时使劲儿的向我招手。我加快了脚步,自然到顶是喘的不行。找到小孙女后在亭子中间的木凳上休息片刻。登顶时刻的震感消解了所有的疲惫。“湖怪”是没有看到,看到了游船划过湖面的白色波纹,看到了阳光下微风中变换的水色,看到了云杉雪峰,没有遗憾。
下山是另一条步道。一上一下走了一个多小时。下山很快,我带着小孙女,边走边玩儿,走了半个多小时,然后和大家在山下会合,乘大巴六点四十八返回游客中心。
七点乘车去湖边儿玩儿。十分钟到湖边。大孙女要坐游船,于是乘最后一班船。近距离欣赏喀纳斯湖。七点半上游船环湖游,零距离感受喀纳斯湖的神奇。船到湖心停了下来,我们登上甲板领略湖光山色。翡翠色的湖水很纯净很纯净,微风打破了湖面的平静,阳光直射水面泛着光。四周形态各异的山包围着这片高山湖,周围雪山的倒影将水、山、天连成一体,仿佛置身仙境,让你遐想联翩。船上的工作人员指着一片水域说那就是水怪出没地。当然水怪是没有看到,也许根本就没有,只是以此增加湖水的神秘罢了。八点二十下船,孩子们在喀纳斯湖边上玩了一会儿水。
九点五十五乘景区交通到游客中心。九点十八换乘景区大巴回下一个游客中心。这里海拔1374米,虽然是晚上九点多,但太阳还在山顶,把所有能照到的地方都洒上了金光,让这山谷有了不一样的色彩。十点零三到游客中心,十点三十五再改乘公交往回走,到贾登峪游客中心天已经黑透一次可容纳百余人观景,,所有的区间车都停摆了。好在这里的管理还是人性化的,专为零星的散客安排了一趟车。我们乘区间车与晚十点五十到我们的住处。我们在附近餐馆用晚餐,然后回小木楼。
2025/7/25贾登峪
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