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闻名的京昆古驿道,始于北京,止于昆明,途经七省市,全程5930公里。五溪地区是其重要节点,其中怀化段自沅陵县太平埔起,途经沅陵县、辰溪县、中方县、鹤城区、芷江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等地,全程约290千米。
京昆古驿道(怀化段)线路图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一驿一星辰,一程一春秋。”悠悠岁月中,古驿道曾是商旅络绎不绝的繁华通途,见证了物资的流通与文化的交融。它不仅是一条融合五溪山水、民族风情与神秘湘西的景观路,一条融汇邮驿、茶马、世遗元素的历史人文之路,也是一条实现交通与体育、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的文旅产业之路。
如今,京昆古驿道(怀化段)以“五溪驿道,福泽古今”为主题,通过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古驿道风景廊道、驿站文化广场、驿路乡村民宿等文旅产品,同时配套建设自驾旅游营地、驿站码头、驿站旅游服务中心等设施,致力于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精品廊道。
岁月留痕,让我们一同去探寻这些浸润着历史韵味的驿站与递铺吧。
太平铺
太平铺是湘黔古驿道上的重要节点,始建于明代,地处沅陵县与桃源县交界处,命名取“天下太平”之意。作为连接湖广与云贵的重要驿站,太平铺在明清时期承担着文书传递、官员接待、商旅往来的重要职能。清代《沅陵县志》生动记载其“商旅络绎,昼夜不息”的盛况。
美丽太平铺(米建华 摄)
漫步在太平铺的青石古道上,那些镌刻马蹄印记的驿道,诉说往昔辉煌。保存完好的驿站遗址、碑刻和石拱桥,共同勾勒出一幅“一铺迎千客,十里闻驼铃”的历史画卷。
界亭驿·辰龙关
界亭驿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是明清时沅水流域极为繁华的湘黔古驿站,因地处辰州府(今沅陵)与沅州府(今芷江)交界处而得名。
据《辰州府志》记载,驿站鼎盛时期设有驿丞1名、驿卒20余人,驿马30余匹,承担官府文书传递、官员接待、军情速报等重要职能。清代学者严如煜在《苗防备览》中详细记载了其“扼守湘黔咽喉”的战略地位。界亭驿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辰龙关、江西会馆、洑波宫戏园等。
辰龙关,作为湘黔大驿道由洞庭湖平原进入湘西山区的第一关,也是中原通向大西南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有“湘西锁钥”和“得辰龙关则得大西南”之誉。这处峭壁数里、谷径盘曲、仅容一骑的隘口,张扬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清康熙十二年(1673),清政府削藩,激反驻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康熙十九年(1680)三月,清军进剿败退云南的吴三桂残部,受阻辰龙关。当地村民献“潜逾峻岭,绕入关后从间道出奇兵”的破关之计,清军得以顺利进军。康熙帝龙颜大悦,钦封“天下辰龙第一关”。
马底驿
马底驿位于沅陵县马底驿乡马底驿村老街,马底驿乡因境内群山环抱,其中五岭似马颈伸向谷底,故名“马底”。元朝前至元二年(1265),元世祖开通京都至昆明的驿道,马底驿始建驿站,是元代至民国期间联系腹地与西南边陲的官方道路,为滇黔古驿道的重要枢纽。
马底驿现存古驿道约800米,宽3.5米,驿道两侧现有清代至民国古民居5栋。这些建筑主要为当年繁华时期的商铺、酒楼和作坊,以天井院落为特色,青瓦屋面错落有致,防火墙高低起伏。漫步其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往商旅繁盛的时期。
辰阳驿
辰阳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因地处古辰阳县城(今沅陵)而得名,是明清时期辰沅永靖道上的核心驿站。据嘉靖《常德府志》记载:“辰阳驿设驿丞一员,额马六十匹,岁支银八百两”,规模居湘西诸驿之首。驿站因扼守沅水与驿道交会处,成为“上控云贵,下引荆襄”的战略枢纽,清代林则徐巡查西南时曾在此换马休整。
当前,辰阳驿融合古驿文化、沅水文化等,围绕沅水两岸构建“一园一街一码头”空间格局,融入自驾接待服务功能,集文化体验、时尚社交、美食体验、水上游乐、滨水休闲等为一体,在保护历史文脉的基础上焕发新生。
船溪驿
船溪古驿站位于辰溪县船溪乡船溪驿村,距县城20千米,在319国道旁,是辰溪县的北大门,京昆古驿道的驿站之一。
船溪驿村始建于元代,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船溪驿站。自此村落人口增多,名门望族纷纷入住,修建了数十栋古色古香的房屋建筑,高高的风火墙耸立,村落发展到鼎盛时期。
船溪古驿站两旁山峦叠嶂,树木葱茏,风景怡人。古驿站前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向远方。相传1000多年前,有一位神仙看见这条小溪清澈见底,于是乘坐竹船漂流溪上,吟歌而下。船溪设驿站后,京官南巡,地方官进京,都要经过这里。因地处交通要道,人流渐多,于是来往客商修建了客栈、商铺、小街道,逐渐发展成集市,一派车水马龙、官商云集的繁华景象。
船溪驿村石阶古道(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摄)
经历600多年的沧桑风雨,如今,昔日繁华的驿站风雨桥依然横跨在小溪上,现在还留有“北通京都”“南达云南”等字样。驿站还有上马石和下马石,供官员上马和下马之用。现驿站仍保留的驿馆墙基、小街陌巷、青石板路、风火墙古建筑、高大的古民居、古井古树,无不见证了当时驿站驿馆规模之宏大和船溪古驿站独特的古驿站文化魅力。
中方驿
中方古驿原为秦汉和唐宋时期无阳、溆州所置的浪头水驿。中方驿往东至安江驿(今安江镇)、南至黔阳驿(今洪江市)、西至沅州驿(今芷江)、北至怀化驿(今中方县泸阳),均为六十里(30千米),中方驿居其中,故名中方。
中方县荆坪古村夜景
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路交通的便利性,中方驿水河两岸商贸繁荣。2013年古驿道与荆坪村的其他几处文物:潘氏祠、关圣殿、五通庙、宋代古井、节孝坊、洑波庙等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荆坪村古建筑群”。如今走进京昆古驿道中方驿,除了展陈的驿站实物与实景,还能通过声光电的互动体验,穿越回驿马嘶鸣的过去。
沅水驿
在沅水屈原、王阳明等文人墨客留下浓厚的文化气韵。依托㵲水河畔的优美自然风光,现在的沅水驿区域内汇聚了众多国家级的“文旅宝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抗战胜利芷江受降旧址、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平湖、中国唯一以“中华和谐与和平文化”为主题的标志性建筑太和塔、国内唯一全面反映陈纳德及其所率领的飞虎队援华抗战专题性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中国最大的侗族鼓楼群万和鼓楼、当今世界第一大侗族风雨桥龙津风雨桥。
芷江县城全景
沅水驿串联起抗战受降旧址的历史厚重、侗族鼓楼风雨桥的非遗璀璨、和平湖山水的诗意灵秀,铺展一幅芷江旅游沉浸式体验长卷,正成为深受广大游客向往的集文化体验、历史探索、自然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自驾游目的地。
晃州驿
漫步龙溪古镇,你会发现,码头那些被岁月浸染得发亮的青石板,仍保留着骡马蹄叩击的凹痕,最深处达18厘米。
晃州驿地处㵲水河谷,东接沅州(今芷江),西连平溪卫(今玉屏),为连接中原与西南地区的咽喉要冲。明代《广舆图》标注为“湘黔孔道三大关隘”之一。明洪武六年(1373)设晃州驿。清乾隆《沅州府志》载:驿站占地12亩,含马厩8间、驿丞署3进。光绪年间增设电报局,成为湖南西部最早的电讯中转站。
如今的晃州驿与龙溪口古城门隔溪呼应,与龙溪古镇形成闭环,让人不禁登临古城,极目远眺,抚今追昔。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整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