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
大同鼓楼 看完云冈石窟我们回到大同市里。先到古城中心看看大同鼓楼。大同鼓楼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63年-1464年)。乾隆年间重修。1978年全面加固修缮,以后又全面彩绘,使之恢复一新。
在鼓楼附近吃过午饭。然后,就近去鼓楼东街逛逛。
关帝庙 无意间走到关帝庙及对面的戏台。戏台上高悬的匾额上是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演真楼。是啊,哪出戏不是源于生活,哪部剧不是真实的写照呢!
看过戏台又信步走进关帝庙。
看看各个殿堂上高悬的匾额就能感受到关二爷的义气及忠厚——气贯长虹、大义参天。
这是关帝庙的最后一进的庭院。主体建筑春秋楼。里面是威武的关公雕像。
怀着对忠肝义胆的关公的敬意心情走出关帝庙。顺路来到不远处的,比北京故宫的九龙壁还要高大的——大同九龙壁。
九龙壁 照壁就是古建筑门前的影壁墙。雕龙的影壁墙称龙壁。龙壁上龙的多少不一。九条龙的就称为九龙壁。大同就有好多这样多少不一的龙壁。其中就有一座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原是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修建在明朝代王府大门前的照壁。长45.5米,以426块琉璃构件拼砌九条高浮雕巨龙,并设倒影池形成独特景观。也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琉璃龙壁。
华严寺 看过九龙壁,又去看华严寺。华严寺是国内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以后金、明、清各朝均有修缮、重修。
华严寺为东西轴线布局。分上下两寺。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经千百年的历史变迁。现整个寺院,除两座主殿为辽金时期建筑外,其余皆为清朝时期重建 。
大雄宝殿作为华严寺的主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重建后仍保留辽代风格。大殿建在4米高台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建筑面积1443.5平方米。
大雄宝殿内部,采用减柱法设计建造。减少内槽金柱十二根。佛坛上塑造佛像五尊。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均为泥塑。
佛坛两侧塑有二十诸天。分立两侧。文物遗存均为明朝时期。诸天为宇宙最强神灵群体。其成员数量在20或24位之间 。他们担负主宰万界秩序的核心职责。
四周墙壁绘满壁画。画面高6.4米,面积887.25平方米。均为清朝时期作品。
看过华严寺后,我们又驱车去看善化寺。途中,巧遇一座五龙壁,赶紧招呼停一下车,飞进眼里文物,怎能错过。
原来这个五龙壁是文庙前的影壁。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长33、6米、高5、7米。龙壁由方砖镶嵌,砖雕图案由五条团龙组成。侧壁图案为砖雕鲤鱼跳龙门。龙壁整体造型生动、砖雕精湛。
看过文庙五龙壁,继续去看善化寺。转眼间,我们就来到了位于大同古城,南城墙下的善化寺。真巧,善化寺门前又有一座琉璃五龙壁。
查阅资料得知:这座五龙壁原为明代城南兴国寺山门前的照壁。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2008年迁建于此。壁体全长19.9米,高7米,厚1.48米。采用五彩琉璃镶砌而成。
善化寺 位于大同古城内南城墙下,俗称南寺。据庙碑记载: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金代圆满和尚主持重修重建。明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赐名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
寺院中轴线上分别是: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东侧有东配殿、东垛殿,西侧有西配殿、普贤阁及西垛殿。其中: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和普贤阁为宝贵的辽金建筑。
天王殿(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是国内现存金代时期最大的山门。左右次间有明代塑造四大天王像。正义无邪,庄严威武。
三圣殿位于山门与大雄宝殿之间,建于金天会六年(1128年)。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是所知最大的斜栱。殿建在砖砌台基上。佛坛上的华严三圣佛像为金代原塑。殿内有金代石碑两通。
大雄宝殿为辽代遗构。面阔七间(41、80米)、进深五间(26、18米)单檐庑殿顶。殿内有金代塑像33尊,清代康熙年间壁画190多平方米。
普贤阁为金代建筑,重檐九脊顶楼阁,总高18米。1953年落架修复。殿内设有普贤菩萨乘坐骑塑像,周壁绘有壁画。
善化寺坐北朝南,南北长209米,东西宽251.4,占地面积52543平方米。寺内保存金代塑像34尊,清代壁画190平方米。明代塑像9尊,金碑2通。所以善化寺是百分百的国宝。在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就有善化寺在其中。(待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