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龙门段的香溪谷驿站,骑行爱好者张先生停车走进驿站,在落地玻璃窗前眺望山雾绿意,深吸一口气。“就像突然闯进了一首宋词里。骑累了,在这里喝杯茶,看看山,仿佛自己也成了诗词中的人。”他所说的“诗”,正源自苏轼笔下的“十六乐事”。这座隐于山谷的驿站,对应的是“客至汲泉烹茶”的意境。
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上,东坡乐事主题驿站正为游客提供休憩补给,成为传播地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节点。
位于龙门县永汉镇的香溪谷驿站,依山势而建,弧线双坡屋顶与远山轮廓相融。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实习生张倩
香溪谷里品茶韵,永汉河畔享悠远
位于龙门县永汉镇的香溪谷驿站,依山势而建,弧线双坡屋顶与远山轮廓相融,竹模混凝土墙面与周围竹林几乎难分彼此。透过整面玻璃幕墙,山色与雾气自然流入室内,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界限。
“我们想营造的是‘深山遇舍’的独特体验。”香溪谷驿站设计团队代表谢泽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驿站虽无实泉,但通过空间、材料和视野的安排,与周边环境协调共生,让人仿佛能听到水声、闻到茶香,悠然闲适。
驿站内部以茶文化为核心,融合南昆山毛茶资源,打造出一处可品、可看、可憩的复合空间。游客可在此小坐,品一盏清茶,感受“观、嗅、品、触、悟”的五感体验。
驿站运营负责人介绍,除了提供基础的饮水、零食、卫生间等服务,这里还设有特色文创销售区、手信展示柜等,让驿站不仅是“补给站”,更是“文化窗口”。
永汉河旁的永汉文化广场驿站,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它呼应的是“隔江山寺闻钟”的意境。建筑通过水体、竹木等自然元素构建出“隔”的空间层次,远山如黛、建筑如寺,风铃与自然之声共同构成“钟声”般的听觉体验。
这里也是南昆山“森林迳”徒步路线的起点,集交通、文化、运动功能于一体,还设有休憩平台、文创市集、非遗展陈区等,成为连接山野与城市的门户。
记者看到,不少游客被驿站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功能所吸引,纷纷驻足拍照打卡。一些骑行爱好者在驿站补充能量之余,还与其他骑友交流沿途见闻、分享心情。
“在驿站歇歇脚,既能看看好风景,又能感受到东坡文化,还能接触到不少本地非遗和老手艺,挺有意思的。”来自市区的游客周先生说,这一趟下来,不光是身体在路上,心灵也被“滋养”了。
一驿一诗,让公路可读可感可体验
除香溪谷与永汉文化广场驿站外,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上还分布着其他各具特色的、充满东坡诗意的“能量加油站”。
沿增江岸畔而建的长亭驿站,以“柳荫堤畔闲行”为意境,提供茶咖轻食与水上运动设备,成为家庭游客与运动爱好者的休闲胜地。隐于绿意山谷的半弧岭驿站,则围绕“月下东邻吹箫”的主题,打造非遗竹编手作体验区,吸引众多亲子家庭与文艺爱好者驻足。
位于南昆山脊的半山云海驿站,仿佛一座空中茶亭,游客可在云雾缭绕中品茗观山,品味南昆山毛茶的绵长回甘,沉浸式体验“雨后登楼看山”的意趣。
藏身溪水竹林间的铁岗河驿站,以“乞得名花盛开”为题,常设花艺装置,让四季如春的美好常驻人间。而博罗县横河镇的绿屏石滩驿站,则通过艺术装置“重景环”营造“花坞樽前微笑”的悠然意趣,成为游客打卡拍照、品饮横河山茶主题饮品、放松歇脚的诗意空间。
这些驿站不仅是休憩点,更是文旅融合的“微型枢纽”。它们串联起沿途的自然景观、地方风物与非遗资源等,如罗浮山风景名胜区、鹤湖围、南昆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毛茶文化体验营、横河户外运动小镇等,使整条公路成为可读、可感、可体验的文化长廊。
“我们希望通过驿站,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再回来。”驿站运营负责人表示。驿路行不尽,山水诗未休。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上,每一个驿站都是一次与东坡的隔空对话,一场与自然的深情相拥。
来源: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 实习生韩诏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