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复苏,作为旅游服务核心环节的酒店业,成为这波市场红利的直接受益者。多家酒店负责人向记者反馈,今年以来入境游客数量显著增长,其中韩国、马来西亚、日本、泰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游客占比突出。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出入境人数达1.7亿人次,其中外国人出入境3805万人次,同比增长30.2%。随着免签政策持续扩围、国际航线加快恢复,入境游市场注入强劲动力。“七月份我们酒店的入境客人订单占比突破50%”,上海某四星级酒店总经理表示。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主要门户城市酒店也迎来大批海外旅客,社交媒体上不乏外国游客对中国酒店的好评。
酒店“出海抢客”有妙招
为高效承接入境客流,不少酒店通过技术升级与服务优化,提升接待能力与用户体验。
“以前多语种预订咨询全靠人工,效率低、成本高”,某酒店业者坦言。如今AI多语言客服系统成为“新帮手”。以上海人民广场珍宝酒店为例,启用该系统后,日均外宾咨询处理时间从半天缩短至30分钟,人力成本显著降低,上半年入境客流订单占比已提升至75%,相当于每4位住客中3位来自境外。
多家酒店联合国际OTA平台,依托其海外营销资源参与全球性促销活动,实现曝光与订单双增长。上海南新雅皇冠假日酒店负责人透露,通过参与OTA机酒打包套餐、海外大促等活动,今年第二季度入境订单同比增幅达90%。
“2019年前入境游多依赖旅行社报团,如今散客成增长主力”,某国内连锁酒店总经理表示。针对散客对特色服务的高需求,酒店推出双语讲解的“住宿+Citywalk”套餐,联合OTA设计海外预售产品,并融入太极体验、打香篆、旅拍等文化活动,不仅提升品牌海外知名度,更获外国游客高频好评。
入境住宿痛点待解
尽管市场热度攀升,酒店服务仍存细节短板。最新《2025入境游调研报告》指出,外国游客入住时面临三大核心痛点:支付宝、微信支付国内普及度高,但外籍游客绑定流程复杂;国际信用卡支付常伴随高额手续费,影响消费体验;多数经济型酒店语言服务能力有限,餐厅菜单缺乏外文版本,对无麸质、素食等特殊饮食需求也难以满足;韩国等主要客源国游客对无烟住宿需求较高,但部分酒店非吸烟楼层管理松散,降低入住舒适度。
“酒店是外国游客接触中国的‘第一站’,服务的国际化程度与细节把控,直接影响其对中国的初始印象。”报告强调。尽管挑战仍在,中国酒店业正以开放、专业的姿态优化服务——从AI技术支持、多语言场景完善,到文化体验植入、礼宾服务升级,这些努力正共同构建更友好、便捷的国际化旅游环境,而这正是入境游持续升温的坚实支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