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三彩陶艺,想必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洛阳的“唐三彩”以及洛宁的爱和小镇。那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陶器,造型精美绝伦,令人不禁啧啧称赞!古老的文化与文明,早已深深融入河洛儿女的血脉之中,被人们世世代代传承,铭记于心,从未忘却。这里承载着举世闻名的人文历史,在此,我仍想详细叙述一番,期望能与大家共同感悟、相互勉励。
一、探秘洛宁爱和小镇,感受三彩陶艺魅力。
唐三彩,堪称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瑰宝,全名为“唐代三彩釉陶器”。它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丰富,涵盖黄、绿、白、褐、蓝、黑等多种色彩,其中又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而人们习惯称其为“唐三彩”。
唐三彩凝聚着唐代艺术的精华,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唐代之前,陶制品多为单色。至唐代,以红、绿、蓝为主色调,且可搭配白、黑、蓝、紫等颜色的陶制工艺品开始涌现,将制陶工艺提升至全新高度。
唐三彩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历史地位,于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其诞生于唐代,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成熟的陶瓷技术,为唐三彩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唐三彩的问世,标志着三彩釉装饰工艺的诞生,实现了釉彩装饰与胎体装饰的完美结合。绚丽多彩的唐三彩,其斑斓的艺术效果在精美雕塑、生动造型的俑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毫不夸张地说,在现代陶瓷史上,唐三彩是唐代陶瓷史的一座划时代里程碑。
二、彩陶艺情定竹乡,爱和小镇醉人心扉。
2013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与家人自驾采风途中,偶然邂逅静谧小山村——花树凹。此地柏树成林,绿地红花相映成趣,两山夹一河,梯田错落有致,自然资源丰饶,山水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将三彩陶艺“移植”于此的想法,在郭爱和脑海中不断浮现。灵感乍现后,郭爱和当即决定在花树凹打造“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让洛阳三彩艺术与大自然深度融合,绽放独特魅力。
2015年,郭爱和率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陶艺团队入驻花树凹。秉持“保留原始风貌,留存时代印记”原则,在不大拆大建基础上改造村落。
从2015年破土动工到2017年开门纳客,100多公里的洛阳至罗岭山路,郭爱和往返无数次。水电不通时,他与团队吃住在农家;平整土地,他亲力亲为;开工筹备,他通宵改图纸。为护花树凹自然风貌,他常巡山查看,忙起来一天只吃两餐,山上走不开就啃方便面、喝山泉水。荆棘划破手指,他浑然不觉。其艰苦创业精神,令团队成员深受感动。
在村里老人引领下,郭爱和走遍前河村每个角落,熟知一草一木。村民眼中废弃的老房子、老物件,被他挖掘出艺术价值。
他常说:“老房子别拆,改造后能做展馆;土墙别推,贴上陶瓷就是艺术墙;窑洞修复好,挂艺术品、摆咖啡壶,便是休闲艺术空间。这里风光秀丽、底蕴深厚,河图洛书近在咫尺,是绝佳之地。”他还强调“以大山为画布,以陶瓷为画笔”。
终于,在郭爱和创意与团队努力下,破旧小山村变身“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
如今,陶艺景区青山叠翠、流水潺潺,传统民房与窑洞点缀其中,艺术与自然相得益彰,宛如乡村艺术公园。
三、三彩陶艺村,豫西旅游的璀璨打卡地。
三彩陶艺村,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爱和小镇。这座爱和小镇,究竟美在何处?我敢笃定地说,洛宁罗岭的爱和小镇,美得动人心弦!
实不相瞒,我曾在《艺笋》平台发表过一首快板式诗歌《醉美爱和小镇》,诗图并茂,洋洋洒洒数十段。我身处江苏苏州的朋友,看了我的作品后大为震撼,当晚便邀约几位兄弟,自驾奔赴洛宁。呵,那次我还充当了他们的导游。
那一天,我满心荣幸与自豪,详尽地介绍着爱和小镇的概况。 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爱和小镇,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洛阳市洛宁县罗岭乡,占地3000亩。
2015年4月,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精心整体策划,以“世外陶源,四季画谷”为核心诠释,积极推行“艺术扶贫、美育扶贫、教育扶贫”理念,借助洛阳三彩艺术的影响力,融合地域优势,倾力打造中国乡村艺术公园。
这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一处宛如世外“陶”源的迷人景地,一座魅力无穷的爱和小镇,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专家学者、国内知名媒体以及游客纷至沓来,进行艺术创作、学术交流、调研考察与参观游览。每日景区客流量,少则数千,多则上万!
三彩陶艺村的非凡魅力,引得郑州、西安、南京、武汉等众多国内大城市的游客团队慕名前来观赏;知名作家、诗人、画家频频到访;摄影团队、文艺团队、专家团队亦是接踵而至……
这种自然美与艺术美精妙融合的世外“陶”源,让国内顶尖专家都不禁竖起大拇指,为之点赞喝彩!不知不觉间,三彩陶艺村“爱和小镇”已然成为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绝佳之地。
四、爱和小镇,豫西大地的品牌景区。
三彩陶艺村,也就是竹乡人民心中的爱和小镇。在这里,三彩陶艺巧妙融合自然景观,为人们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有力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正因如此,备受赞誉的爱和小镇,斩获了众多殊荣,如中共中央统战部与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实践基地”重点项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研学基地、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河南省乡村振兴劳模出彩“十面红旗单位”、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特别奖、河南省文旅融合新锐项目、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状等。
2021年3月8日,《中国文化报》将洛宁县的爱和小镇作为文旅深度融合的艺术乡村建设典范,以整版篇幅予以推出。要知道,《中国文化报》在全国仅有一份,却整版报道爱和小镇,足见该景区魅力非凡。“旅游+艺术+扶贫”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堪称典型。
在河南省召开的年度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接见了60位获奖人员,其中,三彩(国际)陶艺村创建人、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文化部优秀专家郭爱和荣获河南省扶贫攻坚奖“创新奖”。郭爱和,无疑是扶贫攻坚道路上的先锋,是河洛大地奋发崛起的杰出代表,更是河洛人民无比敬仰的实干家!
五、爱和小镇,地势得天独厚,三彩陶艺,令人心潮澎湃。
洛阳三彩陶艺村——爱和小镇,坐落于豫西山区。景区之中,花蔓爬满山坡,绿草如茵似毯。一草一木,一石一景,皆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氛围。漫步于瓷片铺就的步道,极目远眺云雾缭绕的山峦,欣赏山间错落有致的层层梯田,艺术景观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美轮美奂,悠然壮阔。且看那如碎玉飞坠、琼枝横斜之景,爱和小镇宛如一幅绝美画卷,在游客眼前徐徐展开。
爱和小镇美轮美奂!花树凹别具韵味!
花树凹的乡居改造与当日艺术馆的建设,秉持可持续原则,就地取材,与自然浑然天成。备受瞩目的中国当日艺术展永久展址设于此地,艺术扶贫、美育中国在乡间蓬勃发展。爱和小镇,实力与魅力兼具,着实让人流连忘返。
六、爱和小镇的三彩陶艺,有力推动了洛阳“唐三彩”的宣传推广。
爱和小镇内,旧窑洞、老房子与大陶缸,巧妙融合唐三彩元素,处处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已然成为城乡民众心驰神往的艺术旅游新地标。与此同时,爱和小镇的开发建设,有效带动了周边住宿、餐饮及旅游等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开拓出一条“艺术扶贫”的崭新路径。
步入三彩陶艺展示大厅,多彩绚丽的陶瓷世界便映入眼帘。美观的三彩陶艺,令人眼前一亮,给人以舒适、唯美的感受。这些陶艺品,高低错落、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工艺巧夺天工。部分陶艺品,黄、绿、褐等色彩相互浸润,形成的釉面异常光亮,绚丽多姿,引得游客们流连忘返,纷纷赞叹:真没想到,在洛阳的后花园——洛宁,竟有如此美妙的三彩陶艺。
踏入风景区,导游成为异乡游客的引路人。他们口若悬河,通常会详尽介绍三彩陶艺的烧制工艺与改进历程。
据导游介绍,唐三彩诞生于1300多年前的唐高宗时期。中国制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便已有造型精美的彩陶;至汉代,已能烧制深绿、浅绿等单色釉陶器。
七、三彩陶艺的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众所周知,中国乃陶瓷的发源地,举世闻名的中国陶瓷,无疑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而洛阳,这座建都最早、建都次数最多且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正是中国陶瓷的源头所在。
三彩堪称我国陶瓷史上的一大创举,各代遗存的三彩艺术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三彩陶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全部潜能与优势,是中国陶瓷文化历经漫长岁月发展,所积累的经验、技术、艺术感悟及文化底蕴的璀璨结晶,并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与时代氛围中不断升华。
艺术价值,即艺术品所呈现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三彩陶艺对社会物质文明影响深远,作为杰出的艺术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它不仅在中国陶瓷史与美术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亦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中外物质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彩陶艺独具艺术魅力,对其他国家的社会生活与物质文化影响颇深,具有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是我国艺术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三彩的历史,不仅展现了唐朝时期的对外贸易活动,更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文价值。
八、三彩陶艺,未来璀璨,光明辉煌。
爱和小镇的陶艺制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唐三彩的艺术魅力,对唐三彩深厚的历史渊源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与有力的推动作用。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爱和小镇,也因此声名远播,驰名中外。
勤劳且智慧的古人,为当今新时代积累下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与文化瑰宝,堪称弘扬古老文化的先行者。
三彩陶艺,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与历史价值。
经过深入的了解与欣赏,我坚信,唐三彩的艺术魅力永不磨灭;三彩陶瓷的收藏价值始终居高不下;爱和小镇的艺术精神,必将激励河洛儿女不忘初心,不断锐意进取,将其发扬光大,成就精彩人生。
愿三彩陶艺的光辉,世世代代照亮华夏儿女的心灵。
作者简介:宋武超,网名、笔名“舞潮”,河南洛宁人,文学爱好者,曾有四百余首(篇)作品发表在多个微信平台和书刊,现系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洛阳市诗词协会会员、洛宁县诗词协会会员、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会员、洛阳市职工作家协会会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