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出行高峰,旅游出行需求尤为旺盛。北京、上海、太原、南京、杭州、郑州等地结合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服务提升专项行动,贴近乘客出行需求,增设旅游景点接驳公交、打造观光巴士、开展暑期特色活动。通过一项项彰显公交服务温度与关怀的举措,全面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为市民游客留下美好的夏日记忆。
杭州西湖生态观光巴士。江婷钰 供图
穿针引线 精准服务游客需求
“我们带孩子来玩,在高铁金山北站下车后就有双层巴士接驳到园区,全程只需要5分钟,非常方便。”窦女士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前往上海乐高乐园的体验。
今年7月初,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正式开园,这个距离上海市中心五六十公里的主题乐园如何解决交通接驳问题,成为首先要突破的难点。开园前,上海金山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设计开通12条乐园接驳线,串联起高铁金山北站、朱泾汽车站、枫泾枢纽站、地铁1号线莲花路站等多个交通枢纽,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出行选择。
12条乐园接驳线各具特色,满足乘客不同的出行、出游需求。其中,DZ乐莲线将莲花地铁站到乐高乐园的出行时间缩短了约40%。DZ金山旅游2线串联东林寺、乐高乐园等景点,链接周边文旅资源,让游客一站式出游,省心省力。
北京作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遗产与潮流地标交相辉映,在暑假期间迎来学生游、亲子游、国际游等多重客流。为做好暑期旅游服务保障,北京市交通部门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大力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优化通游公交、升级轨道服务、完善全域配套举措。39条通游公交专线匹配游客需求,覆盖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古北水镇、副中心三大建筑、环球度假区等50余个热门景区,提供便捷直达的出行服务。北京公交与旅行社、酒店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游客出行特征,精准定制服务,实现公交服务与旅游需求高效匹配。
节假日期间,山西太原公交308路、804路等常规线路在晋祠、天龙山等景区密集站点增加趟次,保障游客“零等待”。旅游专线3路、4路推出“日通票”无限次乘坐服务,串联晋阳湖、太原古县城等景点,方便游客打卡多个景点。
北京大美中轴线观光巴士。 朱景然 供图
慧心巧思 出行体验非同寻常
当复古红巴士驶过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文化街区,不少市民游客举起手机拍照。这个夏天,3辆春城漫游巴士成为了新民大街的流动景观,组成3条城市观光线。
新民线展现长春历史缩影,20分钟便可观赏8大历史建筑,体验长春特殊时期的历史记忆。长影线以长影旧址博物馆为中心,串联起新中国电影发展史,展现长春城市文化与商业地标。最重磅的伪满皇宫博物院线,全程25公里、运行120分钟、途经31个历史建筑,游客可以中途在伪满皇宫博物院下车打卡,纵览城市古今变迁。车厢内配备智能讲解、沉浸式小剧场、手作文创,更直观地展现长春城市文化。
8月15日,浙江杭州,2条西湖夜游观光巴士线路开通试运营。“西湖生态观光巴士”以自然疗愈为主题,载着乘客深入西湖西线生态秘境,车外可见雷峰塔月下美景,车内布置苔藓文创面板,陈列24类植物标本,搭配木系香氛,让乘客仿佛置身林间,沉浸式体验西湖生态。“过山车巴士”串联净寺、满觉陇、翁家山、龙井茶室等7个特色站点,带乘客在茶山夜色与山道起伏中欣赏别样的西湖风光。据统计,开通一周以来,2条观光巴士线路共发车30班次,吸引了943名乘客乘坐体验。
近日,河南郑州街头一辆身披神秘青铜回纹与玄鸟图腾的“商都号”公交车,成为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车。车厢采用回纹装饰、彩色灯带、橙色座椅与原木色桌台,配有专职讲解员。行程中,孩子们是最快乐的,带娃乘车的王女士说:“吹着空调,舒舒服服坐着车。娃遛了,知识也学了,简直是理想出游方式!”据了解,该线路日均运量近500人次,受到市民乘客广泛好评。
郑州“商都号”公交车。连柏梁 供图
贴近实际 身边公交发挥优势
“等车时要站在站台黄线内,避免上下车剐蹭。”“夏季雨天多、雾气大,特殊天气出门穿鲜艳衣服可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更加安全。”“雨天乘车要抓紧扶手,避免滑倒。”“公交车靠近时,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不要在盲区内停留、穿行。”近日,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公交集团客八分公司第一车队安全员康波与同事一道走进北京市延庆区兴运嘉园社区,通过“暑期乘车 公交童行”交流座谈,为社区里的孩子和家长送上一堂干货满满的交通安全课,筑牢暑期出行“防护盾”。
活动现场,康波化身“安全讲师”,用真实事故案例重点解析了公交车头前、右前侧、车尾等易被忽视的“致命盲区”。结合多年安全管理经验,康波还给孩子们分享了特殊天气的出行要点。活动吸引了很多家庭现场参与,不少家长表示,以前从来没在意过坐公交、过马路有这么多讲究,暑假期间,孩子难免独自出行,交通安全知识是孩子最好的暑期锦囊。
这个暑假,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总决赛燃动上海市源深体育中心绿茵场,吸引近万名观众观赛。上海依托“随申行”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为不同场景量身定制公交方案。在总决赛期间,开通30条定制公交团体线路,覆盖7个行政区的34所学校,保障近1500名学生观众往返学校与赛场,为他们支持的队伍加油助威。散场高峰时,10辆定制公交1小时内发出40班,将2000多名观众快速疏运周边地铁站,避免客流过度集中在单一站点。
针对山西体育中心(红灯笼体育场)的大型赛事和演唱会,太原公交提前制定“规划—调度—疏散”全流程方案,开通体育中心南门至龙兴街地铁站接驳专线,单日运送观众超3万人次,联动地铁实现无缝衔接。
作者丨本报记者 池雨溪
黎欣然 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丨池雨溪 郭琪
审核丨郭一麟
监制丨陈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