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7-11,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那醒目的橘红绿招牌和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但最近,一位游客在北海道洞爷湖拍下了一家“黑白招牌”的7-11,顿时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许多人留言说:“第一眼根本认不出来”“以为走错门市“。
其实,这种“变色”门店并不少见——为了保护自然与历史风貌,不少地方政府要求商业招牌的色彩、尺寸、亮度与环境相协调。因此,从京都老街到大阪寺庙周边,甚至北海道湖区,许多便利店、快餐店甚至药妆店都换上了黑白、咖啡或木色系的“低调装”。
而在上海,也有一家与众不同的7-11,它不仅开在博物馆里,甚至有了一扇“最美的便利店窗户”。
上海最大的7-11,藏进了博物馆
南京西路与黄陂北路交界处,一座风格古典的百年建筑悄然“生长”出一个全新的空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生活馆”。这是目前上海首个以“生活空间”理念打造的博物馆“馆中馆”,由海派主题咖啡馆、生活主题便利店、共享办公空间三部分组成。在这里,历史不再静静陈列于展柜之中,而是融入了咖啡香、便当盒和日常微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正是目前上海面积最大的7-11便利店。便利店面对着上历博中庭的老式钢窗,阳光透过厚重的玻璃照进来,洒在木色高脚凳上。有人喝着咖啡,有人望着昔日跑马厅大楼发呆,历史和生活在这里悄然交融。也难怪有人说,这里拥有“上海最美的便利店窗户”。
墙上,一幅老上海的月份牌海报静静挂着——画中女子身披金色流云纹锦缎,头戴珠饰绒帽,双手轻托下巴,眼神微妙婉转,似笑非笑,氤氲着民国女子特有的柔媚与从容。背景中青竹摇曳,边框处饰以缠枝花卉,细腻工笔与浓烈装饰风交相辉映。左下角标注着“哈德门”香烟的广告字样,是典型的“商品+仕女”风格月份牌海报——既是广告,也是一种视觉记忆的载体,将时光的光影封存在一张纸上。
文创 x 便利店:生活馆的双重“柜台”
在这家“生活主题便利店”里,除了熟悉的7-11便利区,还有一个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亲自策展的文创陈列空间。约200种文创商品分为“历博掠影”“梧桐深处”“海派今潮”“沪上雅集”四大主题板块,三分之一由历博独立开发,涵盖从陶瓷到非遗再到考古设计。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用博物馆庭院梧桐叶手工烧制的摆盘,每一个都独一无二;还有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形状制成的筷架,古拙可爱。5款香薰以“上海6000年历史”为灵感,崧泽款带着泥煤湿地的气息,石库门款则弥散着栀子花和香皂的味道——熟悉又温柔。香薰所用植物均取材于上海本地,包装用樟木箱模仿老上海姑娘的嫁妆匣,纹样取自传统旗袍。
便利的,不只是日常,更是情感共鸣
无论是日本为了保护风貌而“隐身”的黑白便利店,还是开在历史建筑里的“生活馆”7-11,它们都在悄悄提醒我们:便利生活与文化传承,并不冲突,甚至可以彼此成就。
当你下次路过黄陂北路,别只想着匆匆买瓶水,也许坐下来,点上一杯咖啡,望一眼窗外的百年钟楼,就能和上海的历史撞个满怀。
你还见过哪些
藏在“奇妙空间”里的便利店?
或者有没有哪一家7-11
给你留下过特别记忆?
留言告诉我们吧!
记者 / 王子吟
编辑 / 刘晓静
图片 / 王子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