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建民
相聚西峡 战友情深(三)
老界岭上留美景 战友相聚谊更久
5月16日清晨,阳光温柔地洒在汇友悦漫酒店。我们这群满怀期待的战友和军嫂们,在四楼饭亭享受完丰盛的早餐后,便活力满满地准备好茶水、防晒衣帽等物品,向着酒店后停车场的车辆走去。
来时,王寅、赵仁平自驾车,胡中立班长又提供了一辆轿车。三辆车,刚好让我们12人轻松落座。8点左右,按照昨晚精心计划的线路,我们向着老界岭景区欢快出发!
出了宾馆一路向北,先是穿过热闹的市区、接着驶过宁静的郊外村庄、随后便驶入了蜿蜒的山区公路。G311国道虽婉转曲折,却别有一番韵味。宽阔的道路旁,山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一路上,我们经过双龙镇、太平镇;车在山间穿梭,窗外的风景如流动的画卷美不胜收。大约行驶70多公里后,我们终于抵达了老界岭景区大门口。
停好车稍作休整,我收集齐12张身份证去购票。这里的优抚政策十分贴心,60岁以上人员门票全免!为了能更轻松地领略美景,我们统一购买了每人150元的游览车和上山索道车全票。
老界岭景区位于南阳市西峡县境内,距西峡县城70多公里。就是这样的一个美好景致,却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这里海拔高达1890米,是800里伏牛山的主峰,东西绵延400余里;这里森林茂密、奇峰怪石林立,蓝天与峡谷相映成趣,美得就像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登上1910米高的神女峰,能将白云山、老君山云雾升腾的美景尽收眼底,还可以俯瞰山下太平镇的全景。“天上一滴水,一半落黄河、一半落长江”,老界岭不愧是两河的界山!
走进景区,我们迫不及待地坐上早已等候在此的游览车,系好安全带向着山上进发!游览车在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上飞驰,路边时而出现挂满红彤彤果实的樱桃树、时而闪过造型别致的度假小木屋。转眼间,又穿越两个山洞隧道。凉风呼啸而过,带来丝丝凉意,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经过近20分钟车程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广场,这里便是乘坐索道车的地方。
广场东边,有凉亭、厕所,亭内坐着几位悠闲的游客;广场中央,一位女子摇晃着竹篮,乳白色的食物在篮中团团打转,她清脆的吆喝声响彻在空气当中。不远处,一个舞台式样的平台格外引人注目,台沿上“我在老界岭很想你”几个大字鲜艳夺目。如此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当然要留下珍贵的合影!我们几个战友和军嫂们纷纷上台,展开“兰州军区守备九团”的横幅,定格下这难忘的瞬间。之后,大家又各自拍照留念,欢声笑语在广场上久久回荡。
西边是通往缆车的扶梯,我们依次来到运行中的缆车旁。在服务员的引导下,一对对前后站立。缆车一落地,便迅速坐入车内,车门也被快速锁好。坐在缆车内,看着缓缓升空、上下移动的缆车,就像一个个悬挂在空中的小吊笼,十分有趣。低头望去,满眼皆是翠绿的树木,还有开满白花的无名树点缀其间。远处山峦连绵起伏,就连那棵迎客松也仿佛在热情地向我们招手,仿佛在说:“欢迎您们的到来!”10多分钟后,我们顺利抵达停靠站。
下了缆车,我们沿着游览木制步道继续向山上行进。这里青山相连、绿水环绕、林荫蔽日,山势陡峭却气候凉爽宜人。我们按照路标前行没有前往右边的神女峰,而是向左朝着老界山峰奋力攀登。一路上,大家一边欣赏奇山美景、一边惊叹于云雾缭绕的叠翠山峰,心情格外兴奋。拍山景、留合影,随心所欲;每一处都是绝佳的画框,将我们的身影一一定格,留下无数难忘的精彩瞬间。
老界岭的美无处不在,人行步道蜿蜒曲折,每走一步都有独特的风景。在一块巨石前,有一个特别的画框造型,人们纷纷将头伸进框中,拍下犹如画中之人的美照。战友们也纷纷携妻在此留下美妙时刻。我们互相照应,七转八拐终于来到山顶的迎客松下,又美美地合影留念。走走歇歇间,不知不觉就到达了山峰之巅——老界山的最高处分水岭。站在这里登高望远,只觉心旷神怡。我们张开双臂,尽情拥抱大自然的馈赠,并再次展开横幅。战友和几位军嫂们,又拍下了珍贵的合影。王寅还用手机为每位战友夫妇单独拍照,留下这美好的记忆。“不到长城非好汉”,如今我们携手而至独览这无限风光。站在独角顶,真正体会到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这里的美景诗情画意,足以与黄山媲美!
稍作休息后,我们开始缓缓沿人行步道返回。走到一处平台,这里风景如画,摆放着舒适的座椅和桌子。大家坐下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闲谈趣事,说说笑笑开心极了。一看时间,已经11点多了,肚子也开始“咕噜”抗议。我们赶紧来到下山的缆车旁,携军嫂们先后坐上缆车。安全下山后,又回到观光车处。幸运的是,送我们下山的还是来时的那位司机师傅。大家纷纷打趣,这就是上天赐予的特别缘分
下山的路程虽然和上山一样,但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不一会儿就到了景区大门。景区大门外,矗立着一座高大巍峨的石牌坊,上面“老界岭”三个大字十分醒目。临别之际,我们再次展开横幅在牌坊大门前合影留念,为老界岭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时已快12点,饥肠辘辘的我们驱车前往山下的太平镇,在一家面馆解决午餐。大家各取所需,有的吃面、有的吃米线,10元一碗价格实惠。虽然味道普通,但填饱肚子不成问题。吃饭时,我们和老板闲聊,得知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小镇上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平日里冷冷清清,饭店主要靠外地游客维持生意。看着街道上零星的行人,不少门面还关着,不禁有些感慨。
告别老板,我们原路返回酒店休息。原本计划去胡班长的家乡西坪镇,见见老打字员王根定班长、品尝有名的“十大碗”。但考虑到往返60多公里耗时较长,晚上开车也不安全,便改变计划决定在西峡县城吃晚餐。胡班长心思细腻,经过打听找到一家西坪人开的饭店,便预订了“十大碗”特色菜,还联系上了王根定班长,他说5点半下班就赶来见面。
在酒店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下楼开车前往饭店。胡班长担心“十大碗”不够吃,又多加了四碗菜。因为离王根定班长到来还有些时间,胡班长便提议带着我们去附近逛逛。他的车在前引路,管国良熟练地驾驶着轿车,我和妻子坐王寅的车,刘啟明两口坐赵仁平的车。向西到河边路后拐向北直行,大约20分钟我们停在路边,原来这里是西峡的石门水库。
走上宽阔的水库大坝,才发现这大坝其实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我们三三两两漫步在柏油路上,尽情观赏石门水库的雄伟气势。向北望去,宽阔的水域波光粼粼,远山与绿水融为一体;向南看去,河道宽阔,水流潺潺;向下俯瞰,数丈高的大坝坚固且伟岸雄壮。这座大型水利工程,是西峡人民几十年前靠人工修建而成,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令人赞叹不已。观赏完水库返程途中,我们在下游河坝引水渠边停下。胡班长介绍说:这里是一处堰闸,也是东干渠的进水闸口——别公堰,是民国年间一位民团司令筹资修建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取了这个名字。
返回饭店,我们一边喝茶小憩、一边满心期待着王根定班长的到来。不一会儿,服务员开始上菜,并热情地介绍菜名。很快,满满一桌具有西坪特色的“十大碗”就上齐了。看着花样繁多的菜品,我们深切感受到西峡人的豪爽与朴实。胡班长还带来了两瓶纯酿的习酒,大家边喝边聊,等待着那份阔别已久的重逢。
约7点左右,王根定班长带着妻子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战友们激动万分,见面瞬间热泪盈眶、紧紧相拥,久久不愿分开。他和战友们或拥抱、或握手,每个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四十五年的分离,这份思念早已在心底生根发芽。如今重逢,所有的情感如开闸的洪水般奔涌而出。曾经在军营里同吃同住、工作中密切配合的日日夜夜,那些深厚的兄弟情谊,都化作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谢新时代和飞速发展的网络世界,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重逢相聚,这是多么珍贵的缘分、多么难得的欢乐!
席间,我们推杯换盏,战友们、军嫂们高举酒杯、饮料,共同庆祝这四十多年后的大团圆,庆祝在这美丽的西峡相聚!那一夜,我们品尝着西坪特色美食、痛饮着醇香的美酒,吃得开心、喝得畅快、聊得欢心、笑得灿烂。每一滴陈年老酒、每一口特色美味,都承载着我们重逢的喜悦、都是战友情谊的升华、都是再次相聚时情感的交织!这份情谊,必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且历久弥新、弥足珍贵。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作者杨建民 陕西汉中洋县人,1959年2月出生,1978年12月入伍,曾在宁夏军区独立师三团司令部管理股负责招待所工作。1983年1月退伍回乡,在村上任过职,现一直任党小组长之职。回乡后自谋职业拜师学艺,从业水电工程安装30多年。喜爱文学,闲暇之时写些散文、回忆录及诗作,先后在多个报刊媒体平台发表过多篇作品。
原文编辑:曹益民 赵苏平 巩天宝
本文编辑:徐建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