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西安外温40度,并同步在手机上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看来是太阳偏爱关中平原。人就是如此,没有什么想什么。想念最多的还是在新疆,起码早上和晚上没有这么热,白天不用开空调。可惜想当年花四千多元买的1点5匹的奥克斯壁挂空调,总共没用到三位数,搬迁到现在的房子,冬暖夏凉用不上空调,硬生生把空调放坏了。现在看着空调外壳已变色,越看越陈旧和难看,早该进入历史的垃圾堆。想想那些没有空调的年代,我们又是如何度过的。
住平房时,这里原是国民党税警总队的宿舍区,建得房子,根据新疆气候特点,墙壁虽土胚的但厚度将近五十公分,屋顶又是搭人字梁,吊木顶结构,可以说冬暖夏凉。当然这也挡不住夏天持续的干热。抵抗夏热,在饮食上就要简单清淡,有时一块太阳晒的风干馍,就半拉西瓜,一顿饭打发了。当然汽水和冰棒也是我们那时的最爱,冰棒箱子,上面盖床厚棉被,叫卖冰棒的阿姨从一个二,三十公分大小洞口,从里往外掏冰棒,我喜欢闻冰棒中水果香味,有水的清凉,更有沁人心脾的无限凉意,现在叫卖的老冰棒,难道不是在呼唤那辈子人的难以忘怀的热夏吗。那时一到仲夏,院中的伙伴,一起出行,拿着用沥青粘蜻蜓的长杆子,沿着道路两侧种的榆树林带,一颗树一颗树搜索前进,那时蜻蜓很多,树下渠沟淌着清沏的河水,不时有想乘凉的蜻蜓在低树枝上栖落,大家兴奋不已,但不能着急,蜻蜓刚落下,薄如蝉翼的翅膀没有收缩,这说明它还在警戒中,等一会儿,翅膀向下一收,长杆子上沥青轻轻点水一般就可以将正在纳凉的蜻蜓手到擒来。一下午的收获就是满满一空酒瓶子蜻蜓,能幸运沾上蜻蜓的王者,那时叫老虎蜻蜓,身上颜色有点像虎皮。晚上喝碗放凉的绿豆汤,拿上个小板凳坐在平时爱说爱笑的大人家门口,全神贯注听他讲在老家时遇鬼见仙女,和一些奇怪的事,其实大人也是听他家大人说的,他也就听了个只言片语,如今再添油加醋,听起来还挺引人入胜的,散了往回家走,总觉得身后有人跟着我,走着走着,就跑起来了。晚上屋里实在太热,就拿个床单到小炭房顶上睡,夏天乌市雨少,只有满天星斗陪着我,到了后半夜,万物肃静,温度才会降下来,没睡两小时,天就亮了,太阳晒到屁股上了。赶快又回到屋里补觉,快到中午才起床。暑假快过完了,天也凉下来了,又要开学了。玩的时候,时间过得飞快。上学的时候,时间过得忒慢,连四十五分钟一节课,都觉得度日如年。每到新学期第一节课,老师都要说,该上课了,收收心,暑假结束了。当学生时,真像歌曲《童年》,唱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台湾省老师也这么说,大陆老师也这么说。学生呢,也大同小异而已。
等长大了,工作了,夏天在我的心目中就变成难过的日子。外勤单位,列车车厢那时老旧,设备简陋,绿皮火车太阳一晒久,就成了闷罐车了,车顶嗡嗡转的电扇,吹来不是凉风,是车厢里闷热的污浊空气。那时从北京返程要上一个冰盆,一个洋铁皮砸成洗衣盆,里面放着几块冰,差不多能使温度在京广线上降下来几度,起码从华北平原能坚持到郑州站冰才能融化,换了车头。我们就可以把通过台的仓门打开,飞驰电掣的列车吹起的凉风几乎一鼓脑飞进车厢,这种自然风的快意,用文字无法形容。后来列车改进安装过窗式空调,只能解决卧室。又到后来改为壁挂,到新世纪才逐步改为大列中央空调,彻底解决夏季炎热的问题。当然这也存在浪费的现象,河西走廊不热的情况下,大家仍然把制冷档,打在最冷。如今我在西安开空调也是分阶段,早上不开,中午开,下午关,晚上开,睡觉前关。有许多省电攻略,开到26度,算了,要想凉快,还是别计较一角几分了。当时用公家的不心疼,用自己的疼得剖心挖肺一样。斗私批修,多少年,接受多少年组织的苦口婆心的教育,就是改不掉自私自利的坏毛病。看到有些大公无私的榜样,其实人可能一次行动可以,但长时间表现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困难了,都是环境造成的。比如单位上当先进,你当过一次,并且事迹很生动感人,下回大家肯定还选你,别人跟你争,没资历,这就造成先进多少年,自己把自己都打造成大家希望自己成为的模样,环境塑造人。
听说这一星期,西安都40度,快把大地上一切烤熟了。《诗经》中有云,七月流火。的确如此。这不又让人重新过一次自愿封闭生活吗,那时是人为,这次是天意,别逞能,天意难违,顺其自然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