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刚过,四川黄龙景区直接被游客骂上热搜。
有人晒出视频吐槽:“花60块来看黄土沟,水呢?池子呢?说好的五彩斑斓呢?”评论区瞬间炸了——有人跟着骂“诈骗级景点”,也有人弱弱解释:“枯水期本来就这样啊…”

这事儿到底谁有理?咱来掰扯掰扯。
“卖家秀”VS“买家秀”:黄龙的水去哪儿了?
去过黄龙的人都知道,那儿的钙化池确实绝——阳光一照,蓝的绿的像打翻的宝石盒子。但前提是,得!有!水!

景区也委屈:“我们早就在购票页面弹窗提醒了,现在枯水期,门票还打骨折价!”可游客不买账:“弹窗点个‘确定’就没了,谁注意啊?”“网上铺天盖地都是水汪汪的宣传图,现在池子干得像我家后院菜地!”

说白了,这波矛盾就俩字:信息差。
有人奔着“人间瑶池”的网红照来打卡,结果看到光秃秃的钙化坡,心态直接崩了。但本地老司机都知道,黄龙每年冬天到五月就是“素颜模式”,想看水得夏天来。

枯水期的黄龙真的一无是处吗?
还真不一定。
淡季门票60块(旺季170),人少到能听见松鼠啃松果。沿着木栈道往上爬,雪山就在眼前晃悠,空气冷冽得像开了天然空调。有驴友就说:“这时候来徒步才爽,水少了反而能看清钙化池的纹路,跟巨型年轮似的。”

但问题来了:九成游客压根不知道这些隐藏玩法!大家挤破头就为看五彩瑶池美景,结果池子水量只剩个底儿,能不骂街吗?不过好在雪山下的五彩池还有点水,有网友自我安慰说:“这山总算没白爬,好歹还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美景,总比一滴水不剩强”

更扎心的是:黄龙的“皮肤”正在变老,其实比“没水”更严重的是,黄龙的钙化层越来越脆弱了。这些bling bling的“彩池皮肤”,是上万年矿物质沉淀出来的。但去年有个游客翻栏杆踩上去拍照,一脚下去直接碎成渣——钙化层一年才长几毫米,这一脚等于毁掉千年“修行”。

景区现在也头大:169个巡逻员全天盯着,到处挂“禁止翻越”的牌子,还是拦不住某些人“用生命拍照”。再加上全球变暖、周边放牧污染水源…专家早警告过:“再这么折腾,‘人间瑶池’迟早变‘水泥地’!”

这事儿到底该怪谁?
游客骂景区“虚假宣传”,景区喊冤“提前告知”。要我说,两边都有点道理:
· 景区要是能把“枯水期实拍图”怼到购票首页,而不是用小字弹窗糊弄;
· 游客要是能多做点攻略,别光看美图就无脑冲;
· 再遇上非要踩钙化池的“作死党”,直接罚款5000上黑名单…
这事儿可能就没那么多口水战了。

说句大实话:
旅游哪有百分百不踩雷的?黄龙枯水期就像素颜的仙女,有人嫌她“脸色发黄”,也有人爱这份真实。但咱得明白——自然景观不是迪士尼,它有自己的脾气。
下次出门前,多翻翻真实游记,少迷信网红滤镜。毕竟,保护这些活了几万年的“地球皱纹”,比拍几张朋友圈美照重要多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