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治中心是北京,而北京的正中心是天安门,大家都知道新华门中南海就位于其旁边,所以历来旅游的群众和全世界各国来北京参观游玩的人都觉的,我们的重要决定都是从这里制定出来的。
其实不然,中南海只是以政治为中心的舞台,其背后还有一个后花园,在北京的西边的玉泉山之上。
而北京西边的玉泉山之所以神秘,正是因为这里是中央军委的实际驻留地,军事和国防的重要决定在这里商议和讨论,国家的重要历史时刻在这里见证,甚至其山体下方都建筑有非常深的指挥和控制中心,这都是毋庸置疑可以推断的军事常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窥玉泉山的庐山真面目。
玉泉山——曾经的皇家园林
玉泉山位于北京西郊,紧邻颐和园西侧,海拔约100米,以山间流淌的清泉而得名,山势不高,但林木葱茏,环境幽静,自古以来便以风景秀丽闻名,山间溪水潺潺,尤以“玉泉”最为著名,被誉为北京最好的泉水之一。
每当清晨或黄昏,薄雾笼罩山间,使得整座山如梦如幻,宛若仙境。
玉泉山自元代起便是皇家园林之一,至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康熙皇帝南巡归来后,对江南园林风格极为推崇,遂在北京周边改造御园,玉泉山也在此背景下被进一步开发。
乾隆年间,玉泉山被正式纳入皇家园林体系,成为清朝帝王、皇族及高官贵族的避暑、狩猎、休憩之地。
当时,玉泉山修建了众多行宫、亭台楼阁,并开辟了供皇帝巡游的御道,这里曾是皇室举办诗会、宴饮、赏景的重要场所,甚至一些高官如军机大臣、王公贵族也获准在此设立别院。
玉泉山不仅是帝王享乐的胜地,也成为清朝政府部分机要会议的场所,见证了许多历史性的决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玉泉山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于其地理位置隐蔽、环境清幽,同时远离城市喧嚣且便于警卫,中央军委决定将其作为高级领导人的办公和居住场所。
20世纪50年代,玉泉山被划归中央军委管辖,并修建了大量办公和居住设施,供国家领导人及高级将领使用,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此长期居住或办公,其中包括:
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罗荣桓、刘伯承等元帅,他们传世的诸多的历史照片都可以看见玉泉山的背景图。
玉泉山的住所分配相对灵活,毛主席喜欢住在地势较低、开阔的平房,以便于通风和活动,而其他老将军们则根据个人需要自由选择住所,形成相对分散的居住格局,此外,许多在战争中负伤的将领也在此地疗养,一方面恢复健康,一方面还方便讨论军事。
同时,玉泉山的建筑群按照功能划分为不同区域,包括居住区、会议区、军事指挥区等,这里不仅有完备的通讯设施,还设有专门的防空地下指挥中心,以确保在特殊情况下仍能正常运作。
毛主席从西柏坡进入北京后,首先入驻的是西山的香山别墅,而玉泉山正是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彼时,北京城内情况复杂,特务活动频繁,为了安全起见,西山上的香山别墅和玉泉山等高级住宅,成为中央军委的重要驻地,老将军们在此地疗养的同时,也指挥了渡江战役等后续重大军事行动。
在此期间,毛主席撰写了多篇影响深远的文章和战略构想,例如《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南京政府向何处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一系列纲领性文献。
这些文章或在玉泉山完成后,由中央文件发布,或作为党内重要思想指导文件发送全党阅读,为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玉泉山“政治后花园”的称号便是从此时得来。
玉泉山农场——中央领导人的专供农场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入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为了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饮食安全,同时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中央在玉泉山与香山一带设立了专供农场。
玉泉山不仅是军事与政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肩负着为中南海及中央军委领导人提供健康、安全食品的任务,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重要基地。
一开始,苏联派往我国的卫生专家对中央提出建议,可以用苏联模式筹建农场,以保障领导人安全,初期规划遵照毛主席指示尽量节省成本,初次规划600亩。
香山农场最初由中央警卫局管理,专门负责种植无公害农作物,并进行严格的食品供应监督,农场生产的粮食、蔬菜、肉类、蛋奶等,均为中央领导人提供,以确保食品的绝对安全。
毛主席的管家吴连登曾回忆道:“毛主席平时吃杂粮、青菜比较多,几乎每天要吃一个红薯、一个玉米。中南海以前在玉泉山有个地窖,每年会存放这些东西,我就是从那里买回来,一年四季不断。”
香山农场从1956年之后开始扩建,并逐渐被习惯性的称为玉泉山农场,种植区域分为多个部分,其中包括:
多种粮食作物,如小米、玉米、红薯、大豆等杂粮,不少种类的蔬菜,如白菜、木耳菜、苦瓜、青椒等新鲜蔬菜。
扩建之后还养殖牲畜,如饲养笋鸡、乳制品牛、肉鸽等,满足肉类及蛋奶需求。
曾经有一次,毛主席想要吃橘子,但是北京夏天并没有橘子,南方人的习惯北方并不能满足,农场就决定试种反季节蔬菜,除了橘子之外,还试种过无籽小西瓜,以满足特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玉泉山农场的农产品不仅供应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也为老将军们提供疗养期间所需的特殊粮食,这些粮食经过严格的挑选和储存,以防止特务将有毒物质混入。
农场的无公害蔬菜十分考究,有温室电除雾技术,用发酵大豆做肥料,玉泉山矿泉水浇灌,不添加任何化肥和农药,多种蔬菜都是全绿色有机食品。
设立专供农场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市场采购的不稳定性,避免中间商赚取差价,节省国家开支,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安全考量,防止敌对势力在食品中投毒。
中央领导人的食品供应一旦受到污染,将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的安全与决策运作,因此,玉泉山作为农场的管理基地,也成为了一个兼具生产与安全防护职能的重要军事哨所。
此外,玉泉山的管理传统强调自给自足,是中国军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体现,刘少奇曾提出建议,中央领导人每年应到玉泉山务农20天,以亲身实践劳动,增强对农业和基层生产的理解,同时培养务实精神。
这一做法不仅加强了领导人与生产一线的联系,也进一步巩固了玉泉山作为自给自足军事哨所的重要地位,这种模式也影响了后来的中南海供应体系,使得高层领导人的食品供应始终处于严格可控的状态。
玉泉山9号——一次特殊的政治局会议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在怀仁堂被成功逮捕,中国政坛迎来了关键的历史拐点,然而,粉碎“四人帮”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稳定政局、推动国家走向正轨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样的背景下,叶剑英元帅刻意避开中南海,选择在自己家的客厅——玉泉山9号——召集中央政治局核心成员召开了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叶剑英深知,虽然“四人帮”已被控制,但他们在党政军各个层面仍有残余势力,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政治动荡,因此,他决定将会议地点设在远离权力核心的玉泉山9号,这里不仅地势隐秘、安全性高,还能够有效隔绝外界干扰,为高层领导人提供一个稳定、集中的决策环境。
在玉泉山9号,叶剑英、华国锋、李先念、汪东兴等领导人聚集一堂达成共识,必须彻底否定“四人帮”的极左路线,推动党内正常化建设。
于是,四个主要的议题得以有力的执行,第一,粉碎“四人帮”之后的稳定政局,有效防止“四人帮”余党的反扑。
第二,重新调整党和国家领导班子,以确定新的领导格局,维持党和军队的稳定。
第三,重新讨论邓小平的政治地位,为其复出铺平道路。
第四,未来政治改革要拨乱反正,使国家重新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
在叶剑英等人的大力支持下,会议明确提出要为邓小平平反,并推动其重新进入领导核心,随后,华国锋在1977年召开的十一大上正式宣布邓小平复出。
邓小平的回归标志着中国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1978年开始,他主导的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推行,结束了中国的混乱局面,使中国经济和社会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玉泉山9号的这次政治局会议,是中国当代政治史上的一次关键事件,领导层对拨乱反正达成共识,也为邓小平的复出奠定了基础,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中国迎来了从混乱到稳定、从停滞到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玉泉山因此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政治地标。
玉泉山的今天
除了上述重大历史事件以外,玉泉山还成为了许多重要的国防与军队改革政策,中央文件起草之地,多次三中全会决议的起草工作都在这里进行,似乎成了一种历史传统,例如,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50条”,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四梁八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部分起草,都与玉泉山密切相关。
而玉泉山,最为重要的还是其神秘的军事功能,除了众所周知的八一大楼,京西宾馆,玉泉山上修建的军事据点和地下掩体以及秘密军事基地,作为国家机密,当然不能公之于众。
但是从军事常识我们也可以推断出,这里作为隐秘的军事中心,一定是堡垒森严,才能不被敌人察觉,也才能保卫我们整个国家的绝对安全。
如今的玉泉山依然神秘而庄重,并处于不对外开放的状态,故而在国家安全与战略决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揭秘:香山农场为毛泽东提供了哪些特供蔬菜?文史参考,张宝昌
京西禁地玉泉山:中国政治的后花园,新周报
改革是怎样重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由来,《中国改革》记者:胡舒立 霍侃 杨哲宇,经济参考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