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于瓣莲巷
“巷陌城西断复连,卜居无恙度年年。板寮怀旧难成市,赚得谐声误瓣莲”。一首小诗,道出了瓣莲巷名的“前世今生”。
瓣莲巷位于养育巷到剪金桥巷之间,短短400米的距离,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宋代时,它被称为版寮巷。“版寮”,指的是以夹板为墙而建的小屋。到了清代,巷名已讹为瓣莲巷。巷名的雅化,亦是姑苏人“崇文尚雅”文化内核的体现。
瓣莲巷4号为市控保建筑曹沧洲祠。在苏州,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三钱萝卜籽,换个红顶子”。说的是苏州名医曹沧洲进京用三钱萝卜籽治愈了慈禧太后的沉疴,被授七品顶戴并任“御医”的故事。曹沧洲祠建于清末民初,利用了原曹氏诊所南侧的两进空间进行改建,作为纪念曹沧洲的祠堂。
瓣莲巷30号是去年刚开业的苏适馆。这里以整个宅院作为苏作展馆,展示苏州传统非遗工艺品、文化艺术品以及古代建筑模型。改造后的部分空间,还开设了传统苏帮菜体验馆,还原正宗的传统苏帮菜和传统民间小吃。
巷中还有一处古代计时仪器馆。馆中复刻着北宋时期的擒纵器时钟、北魏秤漏、元代延祐滴漏等一系列大型古代计时仪器,以及纪限仪、象限仪、浑仪、简仪等众多古代的天文观测仪器。馆中央更有一座可以运转的水运仪象台,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时间的流逝伴着声声回响,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编辑:肖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