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东南亚的阳光沙滩、异域风情,吸引着无数国人在假期奔赴。
尤其是泰国,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每到春节假期,便成为国内游客度假的首选。那些经营东南亚旅游线路的旅行社,也把这当作一年中盈利的黄金时段,满心期待着在旺季大赚一笔。
然而,一场由“王兴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瞬间让这看似美好的旅游盛景陷入了僵局。
01
游客们出于对旅游安全的担忧,纷纷选择取消行程,一场退款潮汹涌而来。
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游客取消了泰国酒店4572个房晚的预订,仅曼谷酒店就有2001个房晚被取消。这直接导致泰国旅游业在这个春节期间,可能面临高达50亿泰铢的损失,国内相关旅行社也叫苦连天。
在这波退款潮中,消费者们遭遇的问题更是令人咋舌。
网友小莫在11月22日预订了前往曼谷和芭堤雅的6日5晚半自助游,两人行程总价11500元。后来因担心安全问题,小莫决定取消订单,即便提前20天告知旅行社,可最终被告知只能退95元,扣费比例竟高达99%。
按照合同约定,行程开始前29日到15日解除合同,原则上只扣除旅游费用总额的5%。但合同中“若预定的机票酒店已出票且不可更改,消费者需承担这部分费用”的条款,却成了一些不良旅行社肆意操作的“挡箭牌”。小莫所预订的旅行社坚称,机票、住宿、门票和车费都已预定,一分都不能退。
当小莫要求提供下单票据时,旅行社却以“内部资料不能提供”为由拒绝。
1月12日,小莫申请退款,14日致电航空公司咨询,却发现飞机票并未出票。旅行社随后解释称钱已打给航空公司买断了机位,只是还没出票。1月19日,小莫得知回程航班被取消,再次与旅行社沟通,旅行社却矢口否认,声称若航班取消会第一时间知晓。
但事实上,小莫已向航空公司核实确认航班取消。经过多次沟通,旅行社给出的最终答复是付款买了机位,航班取消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航班上。
自始至终,小莫都未收到任何发票或订单等书面证据。
02
航空公司和酒店与旅行社之间的合作,其实都预留了一定的退票空间。
通常旅行社预订机票时,会先交一笔预订费用,提前30-45天再交一笔人头定金,最后在出行前7-10天开票付全款。而且旅行社与航空公司的交易中,一般都会有一定的退票空间,提前20天退款,几乎不存在机票全损的情况。
在酒店预订方面,旅行社可钻的漏洞更多。很多游客为图方便,直接预订整套行程,一旦想要退款,就会面临重重沟通障碍。
我国旅游法对出境游的地接社和当地酒店的约束有限,这让不少游客吃了哑巴亏。吕帆想退酒店时,旅行社就声称酒店已订好不予退款。她尝试在各种平台投诉都毫无结果,最后还是在社交平台偶然得知,直接给酒店写邮件可以申请退款。
吕帆在退酒店时,也遇到了旅行社称已 “ 定好酒店、不退款 ” 的问题。
她在尝试过各种平台投诉之后都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直到在社交平台刷到计划出行曼谷的游客通过直接给酒店写邮件的方式得到退款,她才知道原来可以直接和酒店联系。
一位业内从业者透露,旅行社预订比散客预订大概能便宜20%。
酒店针对旅行社的正常合作,一般都会有临期取消比例,30%以内的取消率,提前一周沟通通常都没问题。也就是说,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酒店,与旅行社之间的合作都预留了一定的退票空间。当然,如果旅行社确实能拿出机酒开票单据,那顾客承担相应损失也无可厚非。
但现实却是,部分旅行社利用信息差,欺负游客不敢去玩又无法退款。
许多游客不甘心吃哑巴亏,催生了代退款服务。然而,一位购买过代退款服务的消费者透露,卖家承诺不成功包退,结果提交的病历单不被对方认可,退不了钱,等发现问题时,代退商家已经将他拉黑。
东南亚旅游退款潮,无情地撕开了部分国内旅行社的“遮羞布”。
旅行社在此次事件中虽是受害者,但更应严格按照规定办事,该收的费用合理收取,能退的费用及时退还,而不是耍小聪明、欺骗旅游者。只有重塑行业信任,才能让旅游业重回正轨,再次迎来繁荣。毕竟,旅游的本质是一场美好的体验,而不是一场充满陷阱的冒险。
未来,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管,旅行社也应自省自律,共同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诚信的旅游环境。
文本来源@知危 的视频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