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江门台山市端芬镇一派热闹景象。梅家大院等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到端芬过大年”,平洲村闹元宵等传统民俗喜庆洋溢,春节九人排球赛等活动让节日氛围格外热烈。
可以说,端芬镇文旅市场“旺丁又旺财”的趋势正稳步向上。一方面,这有赖于端芬镇作为“侨乡中的侨乡”的深厚文旅积淀;另一方面,更有赖于“双通道”带来的系列利好。
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这条“交通大动脉”的正式通车,台山全市的文旅市场都迈入了发展新阶段。其中,文旅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的端芬镇更是迎来“华丽转身”。
大桥引流量,游客成留量
一条黄茅海跨海通道,对端芬文旅市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从数据的“小切口”就可窥见“大变化”。
由端芬镇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以来,该镇周末客流量飙升幅度高达142%。
“泼天流量”的背后,是端芬镇久久为功,持续深挖旅游资源“富矿脉”,做好迎接游客的准备。
端芬镇作为台山市侨圩数量最多的镇,拥有丰富且独特的华侨文化资源。全镇11个侨圩星罗棋布,梅家大院、上泽圩、翁家楼以及百年侨校庙边学校等,皆是华侨文化的历史瑰宝。
梅家大院。
近年来,端芬镇的“侨乡风情·银信文化”线路入选“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梅家大院与海口埠入选粤港澳大湾区“一程多站”美丽乡村游精品线路。海口埠更是凭借其作为广东省古驿道建设示范段的关键节点地位,以及“广府人出洋第一港”的深厚文化底蕴,成为银信文化的杰出代表和台山侨乡文化的缩影。
为助力游客深度探寻华侨文化精髓,端芬镇立足丰富侨乡资源禀赋,精准聚焦“研学线”,围绕梅家大院、海口埠两大核心,多点布局、精心打造汀江书院艺术写生基地。2024年,汀江书院艺术写生基地已接待研学学生团队数量高达48批次,累计服务13287人次。
此外,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进程中,端芬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富矿,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和生态旅游胜地,匠心构建“红绿融合”共同体。一方面,擦亮“红色”金名片,比如滨海松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功升级,2024年累计接待210批次团队,共计8900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另一方面,打造“绿色”新品牌,根据镇内“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的布局,将绿色生态景点串珠成链,与侨乡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矩阵。
在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的东风下,端芬镇深耕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依托本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采摘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等元素融入旅游路线设计之中,激活“农旅+”发展的全新引擎。比如在梅家大院入口处打造的生态采摘园,为游客提供别具一番滋味的田间采摘乐趣;2023年,墩寨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获批为“2023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省级示范项目”,工程着力打造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美丽舒适的移民村示范片区,催生特色民居、市集,既丰富游客体验,又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墩寨九迳村。
从历史文化深度挖掘到“红”“绿”相映、“农”旅协同创新发展,端芬镇凭借多元化发展模式,高效整合旅游资源,推动历史文化传承与特色农业繁荣同旅游业紧密互动、协同共进,在大湾区旅游市场中崭露头角、稳步前进。2024年全镇各景点游客接待总量突破80万大关,有力彰显了端芬旅游的强劲吸引力与蓬勃发展潜力。
今年春节期间,端芬镇更是抓住有利时机,在梅家大院举办年货集市活动,让游客可一站式体验“吃游购娱”,让百年侨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春节期间,梅家大院累计接待游客近9万人次。
打造新业态,擦亮新名片
在大桥经济的辐射下,端芬镇勇立潮头、创新求变,全力雕琢大桥时代下旅游品牌新名片,开启旅游发展新篇章。
当下,端芬镇继续在优业态、促体验上发力,已与江门市台山公路事务中心共营共建,推动建设G240线端芬服务区,利用低效建设用地新建服务楼(司机之家),将端芬养护中心原办公楼改造为影视博物馆;持续完善梅家大院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沙滩排球基地、农产品展示中心、华侨建筑博物馆,构筑起坚实有力的旅游接待架构。
为深度拓展海口埠华侨文化的多元业态,活化侨校资源,端芬镇对东陵学校进行保护性盘活利用,融合现代化设施与侨校情怀,全力打造华侨文化研学中心。原学校体育馆改建为海口埠游客服务中心,巧妙融合中葡文化元素,打造集港澳青年旅馆、葡国餐厅、澳门特色手信展示区、星空餐吧、梦幻星空观测台、房车民宿于一体的大湾区游客畅玩侨校文化首站。
当前,华侨文化研学中心主体工程已顺利完工,港澳青年旅馆装修完毕,一楼餐厅以cafe简餐形式开启试运营,整体装修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不久将以崭新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成为传承华侨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华侨文化研学中心效果图(葡国餐厅)。
端芬镇还巧妙串联梅家大院、海口埠为两大历史文化核心区域,全力推进海口埠-梅家大院“水上观光+陆上旅游”项目。在水上观光方面,将打造大同河游艇游船观光、日间游船演艺、汀江夜游、水上运动娱乐等体验项目。在陆上旅游方面,深度活化利用现有湿地公园和历史景点,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打造富有特色的陆路旅游精品线路,引领游客沉浸式体验华侨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汀江书院艺术写生基地策划组织参观华侨建筑、聆听侨胞故事、体验侨乡传统技艺等多元活动,引领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沉浸式”感受华侨历史的波澜壮阔,让侨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汀江书院。
为打造水美乡村,端芬镇积极争取入选国家幸福河湖项目,推动大隆洞河梅家大院—海口埠段临河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提升一河两岸生态景观,活化水岸商业街区、海口埠湿地公园,整合大同桥桥头闲置土地,建设造型风景树示范基地,塑造汀江圩后花园。
着眼于现代鳗鱼业建设的加速推进,端芬镇积极培育鳗鱼业新型经营主体,规划建设总面积达4364亩的集生态养殖、景观观赏、科技展示、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美丽渔场,助推鳗鱼业转型升级。项目巧妙融合了珠三角塘基种养文化和鳗鲡生态养殖科普知识,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依托江门市作为全国最大鳗鱼养殖和加工基地的领先地位,该项目将为端芬鳗鱼业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鳗鱼玻璃田。
未来,端芬镇将继续踩好“大桥经济”这一“风火轮”,持续优化旅游产业布局,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深挖文化内涵宝藏,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全方位塑造特色旅游品牌形象,绘就一幅更加壮美的旅游发展新画卷。
撰文:叶芷晴 端芬宣
图片:端芬镇提供
【作者】 叶芷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