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区七都镇北山村,10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曾去过一次。一位在外创业成功的朋友回宁德居住,同时又想在市郊租赁一处民宅装修成度假休闲的去处,便带我一起来北山村物色。那次,北山村给我印象是,虽离市区很近,四周环境也很优美,但村民还比较贫穷、村庄还比较破旧。特别是傍村而过的溪水,本该给村容村貌加分,却散发着臭味,据说是上游建了养猪场的缘故。我跟朋友转了一圈,便悻然而回。此后,再也没有去过。
这次,我应邀参加“洞天福地·诗画蕉城”新春主题笔会采风团,再次奔赴北山村,才发现它的变化是那么翻天覆地。
北山村 李在定 摄
刚踏入村庄,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艳了,心里一个劲地直呼:这哪里是我印象中的北山村啊?过去的沙石路已变成宽阔平坦的沥青路,破旧的房屋多半已经新建,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青山绿水间,宛如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画卷,让我不禁吟咏起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句。远处山峦绵延起伏,如巨龙蜿蜒,又似翠屏罗列,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清澈的溪水,不再恶臭,两旁种植了不少畲药,让鼻尖萦绕着浓郁药香,也让我充盈着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小山村的好奇。
我们率先走进北山畲村文创园,这里仿佛是一个被时光眷顾的畲族文化宝库。一进门,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便映入眼帘。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每一件都凝聚着畲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我轻轻拿起一个绣着凤凰图案的工艺品,那栩栩如生的凤凰,仿佛下一秒就要展翅高飞,带着村民飞向美好的生活。
走出文创园,不远处就是北山村文化广场。几位老人们正围坐一起,享受着春日暖阳,他们唠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里写满了岁月的沉淀与生活的满足。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场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纯粹的生活场景显得格外珍贵。
沿着潺潺流水的河道漫步,充满畲风畲韵的风情广场、文化长廊、艺术墙依次闯入视野。风情广场上,独特的畲族图腾和装饰,诉说着这个民族的古老传说和独特信仰。文化长廊里,一幅幅老照片、一段段文字,记录着北山村的变迁,从曾经的贫困落后到如今的繁荣昌盛,每一步都饱含着艰辛与汗水。
在北山村,我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蝴蝶花、益母果、琴叶榕、文殊兰、桃金娘等畲族药材。村书记热情地向我介绍着这些药材的功效和用途,眼中满是自豪。这些药材不仅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见证了畲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岁月,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城市里生活久了,我们早已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忽略了大自然赋予的这些宝贵财富。
北山村 柳明格 摄
北山村,曾名白岩,因盛产中草药而闻名。上世纪80年代,“一村三十六寨,寨寨掛在半山腰”,村民们散居山间,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受惠于“造福工程”政策,从1989年到1999年,北山村完成了36个自然村的整村搬迁,村民们终于实现了“搬下来、住下来”的美好愿景。从那以后,北山村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特别是近年来,北山村把“党建引领”“全民参与”“畲族文化融合”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三大抓手。村“两委”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全村发展方向。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曾经的脏乱差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整洁优美的乡村风貌。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坛里鲜花盛开,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大花园。
在文化传承方面,北山村的做法更是让我深受感动。他们深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设了畲族风情广场、文化长廊等项目,对武举人故居、古戏台等文化古迹与历史建筑进行精心修缮。村里还收集了大量的畲族农耕用具,修建展览厅室,让后人能够了解先辈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北山村保留了民族村落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为“三月三”等传统民族节日注入时代元素。每到“三月三”,村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畲歌畲舞、乌米饭、菅粽等特色文化元素一一呈现,让这个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民族文化的火种得以延续。北山村还通过联合高校进行研学参观、配合央视摄影记录、直播带货等方式,进一步打响了畲村传统文化品牌。这让我明白,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守护,更需要创新和传播。
靠山“吃”山唱山歌。北山村还立足毗邻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等主导产业以及培文学校的区位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他们不断盘活闲置资产,建成了畲族文创园、畲药园、特色饮食、民宿等新业态,主动为主导产业人才提供生活配套服务,实现了互利共赢。村书记告诉我,如今北山村房子租赁生意特别红火,有周边的工人,有伴读的父母,有市区的退休干部等,月租金达1600元以上。看着北山村的发展变化,我不禁感叹,只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自身的优势,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离开北山村时,心中满是感慨。“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北山村村民就像勤劳的蜜蜂,用自己的辛勤付出,酿造出了生活的甜蜜。我深知,这个颠覆我认知的小山村,不再蜻蜓点水,它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期待着再次与它相见,约上第一次带我前来物色民房的朋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