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白云站候车室的一角,一座占地约100平方米的图书馆静静伫立。
馆内藏书5000余册,涵盖文学、艺术、旅游等多个领域。旅客们来往驻足翻阅,或通过自助设备借阅书籍,书页间流淌着归家路上的宁静与愉悦,候车的时光也增添了些许闲适。
广州图书馆广州白云站分馆在今年1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
这是广州图书馆广州白云站分馆,在今年1月24日正式开放,也是继广州图书馆城际花都站自助图书馆、番禺广场站自助图书馆和广州南站分馆之后,广州市第四个“旅途中的图书馆”。
“我们希望借开设特色分馆、流动图书馆,或送书上门等方式,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助力广州由‘图书馆之城’走向‘阅读之城’。”2月21日,广州图书馆馆长吴翠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过去一年广图的工作亮点及未来工作重点,而这份亮眼的“广图答卷”也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馆校合作”将成重要发力点
去年广州图书馆统筹全市公共图书馆调整了文献借阅规则,自2024年5月1日起,可外借册数由30册(件)提升到40册(件),借阅总期限则由62天提升至84天。
这一制度的调整带来了显著成效:过去一年广图全年外借文献1365.0万册次,同比增长26.7%;外借人次194.3万、下降3.1%。吴翠红用“双赢”解读这一数据,“新借阅规则让图书馆可借册数增加、借期延长,既减少了读者出行成本,又提升了图书馆借阅量和服务效能。”
过去一年广图全年外借文献1365.0万册次,同比增长26.7%。
吴翠红认为,阅读的形态是多样的,读书并不意味着只看纸质书,“比如小朋友在图书馆里做绘本手工,听绘本故事的讲解,这都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吴翠红说。
也正因此,广图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据了解,去年全年举办活动4610场,参加活动1243.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5%、8.7%。但吴翠红提到,图书馆举办文化活动更深层的落脚点还在于培养市民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广州由“图书馆之城”迈向“阅读之城”。
广州图书馆设立全国第一个无障碍文化图书专柜。
此外,广图在全民普法、文化助残等方面成果斐然,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首家基层立法联络站、全国第一个“室内视障导引线”、全国第一个无障碍文化图书专柜等公益成果,体现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更彰显了一座城市文明的温度。
吴翠红向记者表示,以广图为代表的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其中推动馆校一体化“馆立方”建设,让公共文化系统与教育系统图书资源共建共享是未来重要抓力点。“‘馆立方’指通过一馆双门模式开放图书馆,上课时学校图书馆对校内开放,放学和节假日时则向市民开放,这将有助于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进一步延伸。”吴翠红说。
用新技术拓宽图书馆的边界
13世纪末,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口述而成的著作《寰宇记》问世,这本书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马可·波罗游记》。
你或许在图书馆读过这本书,但你尝试过在图书馆“亲身体验”这段贯穿东西方的传奇之旅吗?
去年年末,“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展览在广州图书馆开幕,VR体验是其中一大亮点。通过360°沉浸式VR体验,观众将以第一人称视角从威尼斯运河出发,穿过沙漠,翻山越岭,最终抵达传说中大汗忽必烈的夏宫——上都。
尽管这场VR展已经落幕,但吴翠红透露,目前广州图书馆正在研讨将强现场感的VR模式更广泛地引入图书馆,丰富读者的文化体验。
“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VR体验展。
除VR外,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科技热点无疑是今年大火的DeepSeek。据透露,广图已在紧锣密鼓地探索DeepSeek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广州图书馆技术部副主任梁超文向记者表示,今年广图将推进DeepSeek与图书馆智能客服相结合,为读者提供更精准的智慧服务。
“我们也希望基于这项技术,推出智慧续借、智慧查询等服务。”梁超文认为,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图书馆中,有助于打通读者、书本与场景三方面的通道,拓宽图书馆的边界。
除了通过AI技术赋能图书馆基础设施服务外,部分图书馆也开始应用DeepSeek丰富馆内文化体验活动。
例如,2月15日,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在“行走·阅图”之“千年文道研学”活动中,首次引入DeepSeek辅助活动策划和内容运营,通过自动生成三套研学题库及三条定制化研学线路,让AI引领青少年和家长逛庙会,实现了文化资源与科技手段的深度融合,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以阅读赋能十五运体育盛事
1月5日,《乙巳年》特种邮票广州首发活动在广州图书馆举行。除发行邮票外,现场还能加盖《乙巳年》邮票纪念章及喜迎全运纪念章,这枚印章活灵活现地呈现了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下称“十五运”)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的形象。
广州图书馆社会推广部主任肖秉杰向记者表示,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全方位推广十五运文化内容是广图今年的工作重点,年初喜迎全运纪念章的设置则正式拉开这项工作的序幕。
广州图书馆正在策划一系列十五运相关的展览。
据了解,作为十五运文化合作伙伴,广州图书馆将聚焦全运会热点推荐专题文献,助力全文会IP文创产品的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全运会氛围。吴翠红提到,今年广州图书馆将通过馆藏文献和视听资料,策划一系列十五运相关的展览。
其次,广州图书馆也考虑在馆内引入十五运相关的文化产品,“我想这既是一种宣传的方式,也能满足读者和游客的需要。”吴翠红说。
肖秉杰透露,目前正在策划的十五运相关展览有书法展、摄影展、主题书展等,“我们也在考虑展播十五运相关的纪录片,目前各个部门都在合力策划中。”
同时,据吴翠红介绍,广州图书馆借十五运体育盛事,将继续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联合体育界人士策划与运动相关的主题讲座和互动活动,向市民普及广州特色运动项目及新兴运动知识等。
今年广州图书馆还将在拼经济、保安全、提品质等方面发力。
据了解,今年广州图书馆还将在拼经济、保安全、提品质等方面发力,借助平台、空间与流量引进社会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服务效益和文化传播能量。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广图与社会力量合建实现通借通还且对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分馆达191个;与380个社会团体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联合举办交流活动1541场次,占全年活动总量的33.43%。
从服务创新的“出奇”,服务体系的“扎根”到立法联络站的“破界”,广州图书馆这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正在以书为媒,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广图样本”。吴翠红说:“未来广州图书馆希望不断推陈出新,重新定义公共文化服务的边界,让广州市民真正爱上阅读,主动阅读。”
采写:南方+记者 赵媛媛
图片由广州图书馆提供
【作者】 赵媛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