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旅游是非遗很好的展示和展销平台,融入旅游发展事业,不仅为非遗活化利用和保护传承提供了内生动力,而且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各地纷纷把非遗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公布非遗旅游景区名单、推出非遗旅游线路。同时,也存在着非遗旅游开发无序、非遗保护与商业利益冲突、非遗相关旅游景区管理混乱等问题。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我提交了《关于加强非遗与旅游融合标准化的建议》,从组织管理、制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在旅游业中的使用标准、规范非遗与旅游融合的程序与过程、确立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相关利益主体的保护责任及其行为规范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
这份建议被文化和旅游部纳入重点督办建议,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与我进行了电话沟通,随后开展调研。如今,非遗领域标准化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部推动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委员会、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换届过程中增加非遗领域专家,委托相关单位开展非遗标识管理规范调研,进一步加强非遗产品标识管理等,让非遗与旅游实现更好融合。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镇湖刺绣研究所艺术总监,本报记者亓玉昆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1日 08 版)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