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洪江黔阳古城时,这里正在大幅度修缮,没有正式对外开放。我怀着遗憾离开后,心里却一直记挂着它。
黔阳古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建筑风貌保存得相当完好。古城三面环水,占地面积约为0.8平方公里,青石街道交错纵横,明清两代的精美建筑比比皆是。这些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雕刻精美,风格独特,展现了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精髓。如今,它会不会像我熟知的那样变成嘈杂的商业景区,又或是因为游人不多而冷落成了空城呢?再次走进黔阳古城,我怀揣这份疑虑,却也一心想探寻出一番别样的生活节奏与韵味。
走进清幽、宽阔的火神巷,只见三位身着旗袍的女子在巷子里悠然自得地拍摄视频,她们的服饰与老巷的青灰色调相互映衬,她们的步伐间摇曳生姿。执着于对美的追求,她们舍得将时光留在这里,用镜头记录下与古城的每一场邂逅。古城中,所有建筑错落有致,朴实自然。没有嘈杂、拥挤,也非冷清、荒凉。见到了朴实自然,也有温暖的人情味。古城自然是历史的见证,逝去风华的凝固。然而,令我着迷的是那些赋予这片古老的建筑新的生命与活力的人。沿着育婴巷走到尽头,一栋二层木楼映入眼帘,挂在二楼栏杆上的多肉植物,透露出主人的细腻与温婉,楼下屋檐下的板凳,一定是专为疲惫的旅者所备。我坐在那里,望向门前那棵枫树,它张开双臂的姿态,如同父亲想拥我入怀的手,一时间,逝去的时光和难以逃离的生死分离之痛再度涌上心头,不觉眼角潮湿。
然而,我心中也充满了好奇。这座闻名全国的明清古建筑群,它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最长久的;城内的芙蓉楼、万寿宫、钟鼓楼、宝山书院等19处建筑被列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比凤凰古城早了近900年,比云南丽江大研古城早了1400多年。这些标签足以让古城人恃宠而骄。为何这栋打理得如此出色的房子没有改成民宿?也不见门口摆满出售各类小吃的小摊?相反,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宁静、淳朴,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了一般。
我暗自赞叹主人的坚持与远见,也感谢主人让我看到了理想居所的模样——淳朴而不失高雅,清雅中又蕴含着无尽的张力和灵气。尤其珍贵的是,这栋木楼浑身散发着令人着迷的光,那光里不仅裹着主人日日打理的辛勤和操劳,更蕴含着他们对这片土地不离不弃的陪伴与热爱,以及善待生活的执着与追求。“你看那楼上的多肉多美!”“你看那枫树多美!”一对带着儿女的年轻夫妇发出喜悦的呼喊。我在心里默默认同他们的品位。
再往前走,巷角处,紫苏与三角梅如同两位优雅的舞者,竞相绽放,各自展现着独特的魅力。从民居的缝隙中,诱人的菜香悠悠地飘散出来,那是老城独有的味道,简单而纯粹。坐在屋檐下的大妈,手持搓衣板,一下下地搓洗着衣物,她的脸上洋溢着平和与满足,仿佛这日常的琐碎也是生活的一种享受。不远处,一盆盆三角梅在阳光下开得灿烂夺目,它们像是老城人的精神象征,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保持着那份坚韧与乐观。电视机里播放着热闹的节目,声音与这宁静的老街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远处,隐约传来的鸡鸣声和下棋汉子的爽朗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老城独有的生活乐章。
如今,古城的北正街上,曾经的黔阳电影院已经焕然一新,变身为了一座剧院。百姓们可以免票进入,享受艺术的熏陶。剧院门口,邻近住宅的屋檐下,虾衣花正静静地绽放。这种花全年花开不断,尤其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更是风情万种。它的花语寓意着对静谧时光的细腻感受,正如古城给我的印象一样,一片冰心在玉壶,清澈而纯净。
而巫傩棕编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更是为古城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多元的色彩。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让我探寻出了黔阳古城别样的生活节奏与况味。而我,也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原标题:晨读 | 简媛:再赴黔阳古城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王瑜明
来源:作者:简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