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沈烨婷 通讯员 陶克伟 制图 徐佳雨
县域游、乡村游、入境游、冰雪游……这个5亿多人次的全国春节出游,你也是其中一员吗?
旅游经济是城市活力的一面镜子,更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驾马车。“全市过夜游客增长26.6%、全省第一”,这两天,嘉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去年,嘉兴过夜接待游客4730万人次,同比增长26.6%,增速排名全省第1。
然而,相较于重庆凌晨2点还在排队吃火锅、长沙解放路凌晨3点还在堵车,嘉兴一直被网友吐槽是一座“没有夜生活”的城市,晚上10点市中心都渐渐“消音”。那么,“夜生活”并不算丰富的嘉兴是靠什么把游客留下过夜,化“客流”为“客留”呢?
图片由西塘景区提供。
去年以来,“City Boat”成为了游客们在嘉兴的新时尚。“‘City Boat’就是乘船游览。嘉兴依水而生,因水而兴,乘船游览不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承载着江南文化的独特韵味。近年来,嘉兴推动旅游业与交通深入融合,上新“船游嘉兴”主题航线,还能边吃饭边赏景,已成功打造了1条部级精品航线,2条省级精品航线,夜晚时段格外火爆。
拍友 夏松 摄
“City Boat”,为嘉兴的“夜经济”短板补上了一块拼图。“不管是游客还是本地市民,不是不想过夜生活,而是要让他们有地可去、有地想去。”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冯雷说,嘉兴从丰富夜间消费场景入手,商、旅、文多业态混搭,解锁了新玩法。
自2022年起,在嘉兴月河荷月桥广场,每年8月至10月的每周五或周六晚,由嘉兴市文旅局、市商务局等部门和县(市、区)主办的文旅夜市人潮如织,展陈着嘉兴各地精选的文创和美食,不少游客都是远道而来。连办3年的文旅夜市,让嘉兴尝到了甜头——第一年人流量34.4万人次,第二年49.3万人次,第三年超50万人次,累计拉动消费突破6700万元。
抢抓“夜经济”风口,还得会花式“整活”。作为长三角首个夜经济文旅项目——平湖山海几千重,主打夜间游,除了推出西游文化外,常做常新,“借力打力”地推出游园灯会、非遗打铁花等节目,今年春节还新增了潮汕的英歌舞,曾作为“国潮街区”样板登上了央视频道。开业仅13个月,揽客659多万人次、营业额突破6000万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坊,在大运河嘉兴段110公里沿线,流淌着众多的千年古镇,这是最具特色的嘉兴城市符号,也是人们寻觅浓郁乡愁、寻找诗意生活的最好去处。
被誉为“一座活着的千年古镇”的西塘,历来是嘉兴古镇中的“顶流”之一。“老网红”何以保持高人气?除了连办12届的汉服文化周,西塘2600余户原住民依旧延续着上千年的人文习俗,传承和保护特色文化,今年春节还添了听水上越剧,做蛇年盘扣……去年,西塘景区接待全域游客1209万人次,同比增长3.91%,在热度、客流等方面均跻身全国古镇前10。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三年前,嘉兴就把“提升古镇保护开发水平,打响‘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全市层面出发,构造顶层体系,保护古镇历史风貌,焕新古镇文化基因,以“乌镇、西塘、濮院、盐官”四镇为核心,将运河沿线的18个古镇串珠成链,出台品牌传播与塑造行动计划方案,规范化、系统化打造和推广“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
各有各的“拿手好戏”。你有乌镇戏剧节一票难求;我有西塘汉服文化周,10多万人开启集体“穿越”。濮院时尚古镇的GQ人物盛典、电竞周,让古银杏、古桥群与时尚产业、游戏产业相融,演艺经济、国潮动漫等新业态也能在古镇落地开花。还有盐官观潮节、崇福大运河之梦音乐节、王江泾网船会、凤桥桃花节……款款不同,总有一款适合你。
全域发力,差异发展,嘉兴将“一盘菜”变成“一桌菜”,让“一日游”变“多日游”。去年,嘉兴全域接待游客8468万人次,同比增长15.9%,其中“古镇游”贡献率占到三成左右。
出圈的古镇里,“洋面孔”也络绎不绝。随着入境游市场的复苏,古镇成为了老外的必选打卡点,抢抓风口,嘉兴围绕古镇大赏、城市漫步等文旅资源,在海外平台推出专属的入境旅游线路。024年,嘉兴全市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8.38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19928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01%和234%。
如果要给留宿嘉兴一个理由,那么去海边观日出一定是所有理由里最浪漫的。凌晨五六点,白云清雾间,日出杲杲,遍生清辉。2025年1月1日,四面八方的人们相约在海盐观海园鱼鳞石塘,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前来观赏日出的游客总数达4.2万人,其中省外游客1.5万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些不花钱就能收获的快乐,真香”“不是国外去不起,而是嘉兴更有性价比”“这是被严重低估的宝藏城市”“被问麻了的打卡点,就在嘉兴”……在年轻人活跃的社交软件上,时常能看到推荐大家来嘉兴游玩的“自来水”(网络语,指自发为喜欢的事物发声的网友们)。
打出一套“吃住行游购娱”组合拳,逛完古镇买羊绒大衣、走走老街再去体验包粽子……嘉兴推动本土名产名品名店与景区深度合作,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不仅让“流量”变“留量”,而且既“打卡”又“刷卡”。
【代表委员有话说】
嘉兴市人大代表任林:
去年,嘉兴“过夜游”的成绩斐然,站在新的起点上,我感觉可以围绕三方面发力,通过“政策+场景+流量”组合拳,将“过夜流量”转化为“留夜经济。
一是深化资源整合与场景创新。开发文创夜市、非遗手作体验等沉浸式消费场景,推出“海盐日出游轮”、“南湖星夜泛舟”等特色项目;强化线上流量生产,通过短视频挑战赛、网红打卡点孵化等方式扩大传播,吸引年轻群体。
二是强化错位发展优势。与上海、杭州形成互补,突出嘉兴“小而精”的文旅特色。聚焦“慢生活”主题,以古镇夜宿、运河夜宴等场景打造“江南文化深度体验区”;利用市域一体化政策推出长三角联名消费券、跨城文旅积分通兑等,增强吸引力。
三是提升国际化与年轻化服务。优化多语言导览、移动支付等公共服务,开发轻量化、社交化的微旅行产品,引入国际音乐节、艺术展等潮流IP,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嘉兴市政协委员孟正兴:
嘉兴过夜游客增速最高,说明我市聚合大嘉兴、建强主城区,推动文旅融合实现了新跨越。建议下一步充分发挥“两个文化”源远流长的优势,结合越韵吴风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持续举办端午民俗文化节、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文化周等文旅特色活动;加大文旅项目投资建设,持续完善濮院时尚古镇、盐官潮乐之城、平湖山海几千重、南北湖度假乐园等文旅业态;加强夜间文旅项目的组织,持续举办大型演唱会、体育赛事、文旅夜间体验式活动;借助过境免签等政策红利,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到嘉兴旅游度假,全力打造长三角城市旅游目的地和古镇休闲旅游度假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