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府融媒】
“江山如画就稻禾遍田畴,站在了船头观锦绣,千红万紫满神州。侍儿轻桡船儿慢慢走,好让流水送行舟……”日前,阳光普照,游客李孟婷带着父母刚来到自贡市贡井区老街河街历史文化街区,一段川剧《人间好》的婉转唱词声便从远方的川剧座唱现场传来,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与浓郁的热闹氛围让他们倍觉此地甚好。
农历正月以来,“非遗版”春节的独特魅力加上便捷的交通等因素,让自贡文旅着实“火”起来。其中,逛古镇、游老街成为众多市民及游客休闲出游、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门之选。贡井老街河街借着东风,也迎来了春天里的新气象。
这样的新气象,“新”在面貌,升级后的贡井老街河街将历史文化记忆焕新表达;“火”在特色,川剧座唱、特色美食、剪纸扎染等让游客流连忘返;“美”在情愫,在这里,一些饱含市井生活、烟火气息的景象总能拨动人们的心弦。
邂逅“川南明清民居建筑艺术博物馆”
老房依旧在 新花处处开
2月10日,记者来到贡井区老街河街时,浓郁的年味儿仍然随处可感。一个个大红灯笼在街角屋檐轻轻摇曳,一副副大红春联和“福”字在门脸院墙上格外醒目,为古朴的老街装点出喜庆的节日气氛。
街道上,游人踏着青石板路悠闲散步,穿行于错落有致的灰青瓦房间,在斑驳泛黄的白墙边感受岁月刻画的沧桑痕迹;非遗糖画摊前,孩子们充满期待地旋转指针,看艺人以勺为笔、以糖为墨创作出各式精美图案;南华宫里传出悠扬婉转的川剧唱腔,演绎着千回百转的往昔故事,投壶、游园猜谜、剪纸等趣味项目为游客们带来了沉浸式的体验……
贡井老街河街街区初始于北周武帝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贡井河街中段就开凿出以“大公井”为代表的一批盐井。随着盐业生产的发展,该地区人口逐渐聚集,经济逐日繁荣,并因盐设镇、设县而载入史册。后来,川盐两度济楚,贡井和自流井两地井盐生产进入历史鼎盛时期,贡井老街河街街区渐成规模。
历经悠长的岁月洗礼,这一街区基本保存了约15万平方米、200余座风格各异的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街道两侧分布有贵州庙、南华宫、陈家祠堂、天主堂、五皇洞、邹家院子、旭川书院、刘家院子、大公井遗址等众多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及历史遗迹,被誉为“川南明清民居建筑艺术博物馆”。
“到处都是文保单位,你们慢慢逛嘛,抬头便能见文物,转角又是一风景,安逸得很。”当天,70岁的居民周大爷端着烟杆,微笑着为游客指引方向。游客们顺着指引,果然在不少民居屋檐上看到精美的木雕。行走在老街,来来往往的居民都能说上几句关于老街的故事:清朝时期,官府在五十梯与老街的结合处设置关卡,派人在关卡处对运出的盐进行验票盖章才放行……
近年来,贡井区对上争取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资金4160万元,实施老街河街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使贡井老街历史风貌得以初步恢复。同时,对街区内的南华宫、陈家祠堂等进行修缮保护,并免费向公众开放,让更多人能近距离感受其中沉淀的深厚历史文化。
踏入南华宫,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屋脊泥塑、戏楼木雕等工艺精美、栩栩如生。这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建筑由广东盐商集资修建,是广东盐商开展商务活动和祭祀祖先的场所。南华宫内的文化活动也是十分繁荣,清代著名文人赵熙曾在这里将川剧《活捉王魁》改写为《情探》,这也开创了文人改写川剧剧本的先河。近年来,贡井区实施了南华宫修缮保护工程,使其逐渐重现往昔光彩。南华宫侧院也多了一重“自贡抗日献金运动陈列馆”的身份,成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院正被打造为包括非遗体验展示基地等在内的特色文创综合体,经常举办器乐演奏、诗会、画展、杂技等文艺活动,让人们能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激情碰撞。
街区内的陈家祠堂则是自贡因盐设市这一重要历史变革的见证者。时光回溯至清雍正八年,清政府将富顺和荣县的井灶总称为富荣盐厂,并设立了贡井县丞管理盐政。陈家祠堂曾作为清朝荣县贡井分县第82任县丞居所,成为中国古代首批工业生产专设行政区划的珍贵历史物证。
当天,记者还去参观了位于该街区范围内的平桥。它是贡井旭水河上最古老的、全国唯一的城市天然瀑布石桥,兼具陆路交通和水路运盐功能,是旭水河贡井段五大桥堰中唯一一座“桥堰合一”的平孔石桥。当河风掠过桥身,日头渐渐升高,老街的轮廓也在此时愈发清晰,形成了一幅青山相依、白墙伫立、小桥流水、悠闲人家的风俗画。
走在老街区,如同翻开了一本城市记忆之书,历经岁月涤荡,刻录生活痕迹,古老的文脉融入日常、传承发展,在新时代获得了更加隽永的生命力。
在这里寻味烟火与文脉
春节大假期间,老街上颇具名气的“徐氏百年锅盔老店”,让不少慕名而来打卡的游客扑了个空。老店休业,大假结束后初八才开门营业。不仅如此,熟悉这家店的老顾客都清楚,店主徐建经营比较佛系又“硬气”:天热不卖、天冷不卖、下午不卖,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能吃上他家的锅盔,对“好吃嘴”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
“我们在网上看到这家非遗百年老店的介绍,专门过来尝尝,现在这种纯手工制作真的太难得了。”2月10日,从成都专门来自贡游玩的高女士在等待锅盔出炉的间隙接受记者采访。她表示,老街小巷是城市发展的缩影,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承载着生活的市井烟火,因此他们全家人都爱逛老街,领略厚重文化气息,探寻潜藏的惊喜,贡井老街河街就给了她这样的感觉。
毫无疑问,在这条生活气息浓重的传统街区,老街上的人是幸福的。在喧闹嘈杂的城市中,老街独守一方宁静,它用烟火气包容每一个游人。老街的烟火,如时间无形的大手,拨慢了行人的时间,赐予他们静谧、安宁和绵延不绝的幸福。“春节来临之际,我连续熬了三晚,为大家写了上百张福字。”当天,老街一家古玩店的店主林正平向记者道出了居民们家园文化里的幸福故事:共摆坝坝宴、共同写书画、共享社区治理……在文化圈转了几十年的林正平,最爱的还是幸福家园里的街巷日常、邻里身影。老街在外人眼里是一处充满文化底蕴的旅游打卡地,对他而言则是生活了六十余载的家园,他和邻居们都愿意为了老街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老街子社区博物馆便是他们共同的杰作。
“我平时最好创作,酷爱画兰。社区知道我的技艺后,便邀请我为老街子社区博物馆提供作品。”林正平觉得,创作就应该沉下心来才能做好,文旅发展同样如是,老街子社区博物馆的建设便是踏踏实实搞好本土文化创作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120余平方米的川南民居风格展示馆里,展示有扎染、剪纸、书画、蛋雕等100余件艺术作品,主要由老街子社区里的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术爱好者们精心创作。自2020年7月开馆以来,社区博物馆便迅速成为老街的人气担当,受到市民游客的喜爱。老街子社区党委副书记刘文聪满怀憧憬地说:“社区将进一步探索民间文化在老街集结的经验,将老街打造成贡井区的文化一条街和民间工艺集散地,促进贡井区乃至自贡文旅发展。”
搞好文旅发展,贡井区对老街河街历史文化街区有精心规划:聚焦盐文化主题,融合文旅体验场景、消费社交场景、潮流生活场景,差异化打造更贴近传统川南特色风貌、主客共享的特色文旅街区。例如选址于金流井打造游客公共性体验项目,利用旭川书院打造先进思想教育启蒙馆,将滨河民居打造为青年力量汇聚的创客社区,将建设于此的自贡市第一家邮局打造为记录电报历史承载当代消费的时光邮局……
时光悠悠,岁月一天天向时间的深处渗透。漫步老街,就像翻阅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扇雕花木窗、每一块斑驳的招牌,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老街用它特有的方式,守护着城市的记忆,也抚慰着游人的心灵。
来源:自贡融媒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