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不到晋祠,枉到太原”。鉴于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出圈,山西晋祠公园又因曾作为《西游记》的取景地之一而备受瞩目。晋祠,坐落于山西太原的西南方位,背倚着巍峨耸立的悬瓮山,前方临近着悠悠流淌的晋水。它依山傍水,环境优雅而宁静,乃是融合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景观、精美雕塑、绚丽壁画、珍贵碑刻等元素于一体的无价历史文化遗产。
晋祠最初被命名为唐叔虞祠,乃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开国诸侯唐叔虞而修建。叔虞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巧妙地利用晋水,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使得唐国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过上了富足美满的生活。叔虞离世之后,后人为了缅怀他,特地修建了祠堂,并将其取名为唐叔虞祠。叔虞之子继承王位后,由于境内有晋水潺潺流淌,故而将国号由唐变更为晋,祠堂也随之改称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晋祠公园里,存在着不少独具特色的园中园,唐园便是其中之一。抬眸望去,书法家傅山所书写的蓝底金字的“唐园”匾额,尽显其雍容华贵、典雅大气之姿。步入唐园,绕过照壁,便能看到一座矗立在假山石洞之上的二层三檐楼阁,三层檐下分别悬挂着龙飞阁、凌云阁以及观汾的牌匾。凌云阁又被称作凌烟阁,这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精心建造的殿阁,里面陈列着秦琼等二十四位功臣的人像。诗人李贺曾在《南园十三首》中慷慨吟道:“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观汾”二字蕴含着登临之意,站在此处,不仅能够将唐园之内的迷人景观尽收眼底,甚至连汾水之畔的风光也能一览无余。
穿过晋祠公园,便来到了晋祠,一股浓郁厚重的历史气息顿时迎面扑来:晋祠的三绝、三宝、三匾,堪称晋祠著名的文化瑰宝。
献殿作为我国独一无二的殿和亭相结合的建筑,乃是晋祠三宝之一。整座建筑采用榫卯结构,竟无一根钉子,四周也没有墙壁,仅用木栅栏环绕,宛如一个宽敞的大凉亭。这里是祭祀时陈列供奉物品的场所,着实令人钦佩古人的超凡智慧,这种既通风良好又能遮蔽烈日的精妙设计,极其有利于贡品的妥善存放。
晋祠三宝之一的鱼沼飞梁,乃是我国现存古桥当中唯一的一座十字形桥梁。在古代,圆形的被称作池,方形的被称为沼。由于沼中鱼儿繁多,故而得名“鱼沼”。这座桥梁堪称晋祠里别出心裁的杰作,据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桥雏形。
穿过鱼沼飞梁,便是晋祠三宝中的圣母殿,同时也是晋祠的主殿。这里供奉着唐叔虞的母亲邑姜。殿前有着 8 根木雕的盘龙柱,始建于北宋年间,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有趣的是,其中一条龙的龙爪造型恰似“剪刀手”,仿佛在热情地欢迎着每一位前来造访的客人。
圣母殿里的宋代侍女像彩塑和周柏、难老泉一同被列为晋祠三绝。其中有一尊侍女像极为奇特,从正面观看,笑容满面、亲切宜人,从侧面端详,眼中却噙满泪水。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这尊侍女像前长久伫立,反复揣摩她的内心世界和动作姿态,并且给予了高度的赞赏。
除此之外,晋祠内还有声名远扬的晋祠三匾,分别是傅山所书写的“难老”匾、高应元所书写的“对越”匾、杨二酉所书写的“水镜台”匾。晋祠的建筑历经千年风雨,这些历史的痕迹零星散布在匾额楹联之上,生动地反映着当时的政治局势、经济状况、文化风貌、艺术特色、民俗风情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充历史、印证历史的重要作用。
骑上“小桔”游览太原,晋祠之行,不单是一场身体的愉悦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刻洗礼,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融合之中,尽情领略山西独有的迷人魅力。
为了给您带来更为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小桔为您悉心整理了晋祠周边的公共自行车站点,方便您存取自行车。您能够在市区内的任意站点租借公共自行车,并在上述站点归还,或者在结束游览之后,在这些站点取车。
小桔温馨提示:太原晋祠乃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代祠堂式古典园林,请大家在游玩的过程当中,务必注意保护珍贵的文物古迹。
来源 太原公交集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