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正月十五,位于北京通州的月亮河小镇共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其中,初一到初七达到30万人次,人均消费150元,带动消费金额超5000万元,助力副中心新春消费开门红。
好产品需要以人为本
在月亮河,所有的安排都围绕着消费者展开:好不好停车,是不是要走很远?上厕所方便不方便?指示标志是否清晰?小吃的价格是不是虚高,质量是否合格?现场演出是不是叫好?
春节假期期间,小镇的室外有大型美食街区、文创市集、游艺区,室内还有年货大集、艺术市集等,共设摊位超400个,包含120个美食档口、150个文创摊位,还有众多的年货摊位等。
民俗表演也是一大亮点,由专业演出团队带来的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节目轮番上演,演员们技艺精湛、热情饱满,单场1个多小时的演出加互动让游客们充分感受到中国年的欢快热烈。
好产品需要长期思维
从2024年5月开始,月亮河市集逐渐做大做强,这背后在于组织运营团队的长期坚持,服务好到访小镇的客人之外,更重要的是服务好商户和摊主。
相比于庙会上临时招募的经营者,这些长期的摊主更注重口味、品质,而且由于持续经营摊薄了本来就不高的场地成本,商户们更愿意让利于客人。
老北京灌肠、炸酱面、驴打滚、糖火烧等传统美食,让游客们品尝到了地道的北京味道;而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如天水麻辣烫、新疆烤羊肉串\滕州菜煎饼、云南小米线等也让游客们大饱口福。
小镇组织运营团队还会对小吃进行排名,推出官方榜单,并对单品的价格进行管控。与摊主共生,与游客互利,坚持长期思维,互联网思维办市集,才形成了如今互利共赢,相互支持的局面。
市场化运行助力副中心文旅开门红
2024年副中心接待的旅游人口接近2400万人次,其中,中青年群体占比超过80%。副中心正在成为全国新的旅游目的地、年轻人的时尚打卡地。
当前,副中心正在加速构建“全域全季全时”的大文旅发展格局,这既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上持续发力,也需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乃至个体工商户在产品创新、服务提升和品牌塑造上不断深耕。(晓悦)
来源: 光明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