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之于春天如同水之于江南,是一种灵魂般的存在。
春雨渐多,春意渐生。这时候,多数冬眠的小懒虫还处于回笼觉状态,但植物却已经有了以日为计算单位的生长变化。
人在蛰伏了一整个冬天后,但凡有个大太阳日,就不自量力不假思索地减衣、出门,逛哒了几个园林、浅嗑了几味春景后,微醺上头,甚至有了上山寻春的心思。
上哪个小土坡呢?先从34.3米的小试一下吧。
未到姑苏城,先见虎丘塔。不用多说,从古至今,虎丘之于苏州,绝对有着毋庸置疑的地位。
不得不感慨,苏州人造园确实有大智慧。还未进虎丘,就见虎丘塔:头山门前,半圆拱门内,枯枝横斜,虎丘塔妥妥占据了C位。暖阳在古朴的姜黄色墙面上投下阴影,阴影笼罩着一半前行的游客,而暖阳又镀上了另一半游客的后背。
色彩,结构,中轴对称美学,都刚刚好。盲猜一下,那么多古人、名人、游人爱虎丘,优秀的门面是必不可缺的原因之一。
再往里,就出现了贝聿铭先生题写的“吴中第一山”几个大字。天气太好,人头攒动。桥头的石狮子也笑颜灿烂,讨人欢心。
上春山,也没什么路线,就讲究一个随心所欲。
虽是二月,拥翠山庄的绿意已初成气候。只不过,或是冬眠太久,爬石阶的脚脖子还是有些生硬。
我不争气的友先坐为敬
点到为止,浅看了一下山庄后,便向着虎丘中部的剑池移动。
嗯,如君所见(知),剑池这块,对冬眠初醒的人来说,石阶还是有点多(乖巧JPG)。所以,浅看一下+1。
入“解脱门”,刚到虎丘塔前,塔还没正眼瞧上,就听到一旁某位游客啧啧,“这塔怎么是斜的啊?”
我:表面风平浪静,内心也啧啧,“‘中国比萨斜塔’的名号都不知道,功课没做哇!”
这座47.7米的塔站立在这座34.3米的小山丘上,确实哪哪儿都是主角。
友友的喜爱之情完全一发不可收拾,开始陷入无限幻想:我老了就要搬到这附近,一早就来这打个太极,呼吸新鲜空气,眺望苏州城美景,啊~(词穷又有过多情感难以抒发时的常用感叹词,懂的都懂,此处省略300字)
我:那你得腿脚好。(冷漠JPG,友情提示回顾上面某友休息图)
最后的最后,在虎丘北门遇到了盛放的郁金香。其实,这才是我被“骗”来虎丘的真正原因。
这花吧,边边角角确实都有了。花是明媚的,打卡的人儿也是明媚的,虽不有想象的庞大花海,但作为上春山的Happy ending,还是很不错的!
TIPS:
除了梅花,虎丘目前春花较少,但能看到花骨朵的玉兰等等,也是别有趣味。
本篇路线为南门进,北门出。也可以坐船从山塘街到虎丘哦。
来源:情调苏州
编辑:肖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