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前一天,当我坐上开往楚雄高铁的一刻,终于松了一口气。
那天大理恰好下雪,随着打车一辆接着一辆的“取消订单”,我们正巧赶上去高铁站的公交,雪不够大,公交没停运。
为什么过年要去楚雄呢?原因非常“朴实”,大理过年期间酒店价格翻了三四倍,楚雄则仅仅上涨了30%。
楚雄的旺季不在冬天,而在夏天。
从旅游的角度来看,云南各个地市太“能打”,楚雄存在感有点“小卡拉米”,但从美食的角度来看,楚雄在我心目中算是“天堂”了。
楚雄坐拥“南华”的野生菌和“武定”的壮鸡,把云南两大“鲜”牢牢拽在手中。懂吃的人,每年的六月到十月,刚飞到昆明,就已经换乘至楚雄,为的是刚“拱”出泥土的野生菌。
夏天在楚雄是幸福的,每天能吃到刚从山上采下来的野生菌。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蘑菇吗?云南人会否认,野生菌跟蘑菇是两码事,不能人工养殖的才叫野生菌。
野生菌要人亲自进山手工采摘,再用篓子从大山里背出来。因此,野生菌只有到云南才有那个味,而云南野生菌又得看楚雄。
野生菌到了,再杀一只土鸡,爆炒出来的黄油让人看得垂涎欲滴。
这是我在楚雄东华镇“寻常宴野生菌火锅”的厨房采访拍摄到的。当厨房把好几种菌子跟土鸡炖成一锅金黄的汤的时候,山珍鲜味的天花板也就如此了吧。
我对菌汤不吝赞美之词,老板是位爽朗的大姐,看到后来我写的游记也是欣赏得很,一再邀请我前去,说要请我吃菌子。
楚雄的南华县有个亚洲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以吃菌子闻名,我两年前去过。
那段时间菌子换着花样吃,一般在店里,炒见手青,来个杂菌汤,最后上个干巴菌炒饭,这是常规搭配。
楚雄的武定县,2023年9月底过去的时候,本想把野生菌跟武定壮鸡一网打尽的。
询问再三,店家也实诚,说这儿的鸡,只是土鸡,倒不是武定壮母鸡。
汪曾祺先生曾在文中探讨“为什么现在的汽锅鸡和过桥米线不如从前了?”
因为“从前用的鸡是武定壮鸡”,是一种把母鸡骟了的鸡,据说这个手术只有武定人会做。
这让我一度以为壮鸡就是阉母鸡,后来在武定的官网看到,壮鸡有壮公鸡和壮母鸡,原来“壮鸡”不仅仅是指骟过的母鸡。
不论是不是壮鸡,但武定这儿用土鸡做的凉鸡,却是出奇的好吃。看似不起眼的一盘鸡,每一块的肉质和滋味,都在点上,吃完还想打包带走一只。
凉鸡没带走,小伙伴跑到武定的菜市场,杀了两只土鸡带回了昆明。
楚雄市也有一家“武定壮鸡”,在鹿城东路,他们家的壮鸡沾点蘸水就足够味美了。老板还给我鸡汤里撒点文山三七粉,喝起来还蛮别致的。
冬天去楚雄,楚雄美食还有另一半天地,那就是彝族美食。
彝族美食的土司菜馆,解决了选择困难症的问题,60元一位,店家给配好菜。
菜品在厨房里,用大铁锅子在多个灶眼上,汩汩地煮着,混合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厨房。
彝人古镇里有一家土司菜馆,在彝人古镇外,也有一家土司菜馆,我问了一下,并不是一家的。
这次过年,我就去了古镇外水岸商街的“土司菜馆”吃了一顿。两个人配了四荤四素:火腿、土鸡、牛肉、猪蹄、鸡血、山药、地莲花,还有折耳根拌黄瓜。
土鸡,肉质一口就能吃出那种弹爽。猪蹄炖的口味叫清淡,反而凸显出土猪肉的本味,每道菜都能免费续,只要不浪费,我赶紧再续一碗。红烧牛肉也是口味甚足,只是不能续的火腿反而稍微吃不惯。
比较新奇的是地莲花,云南人吃花是一绝,只是这回是吃地莲花的梗,看起来像藕,吃起来中空的口感,很奇妙。
彝族菜馆还有一种羊汤锅,上菜也极快。我原本去吃过,再去那家店,这次羊肉给得一些边角料,鸡肉也是,甚为失望。
可油淋干巴还挺香,干巴并不是全干的那种,有点半干,油激发了肉的香味,半干又有着弹牙的口感,这种神奇的体验算是弥补了一些失望吧。
年前刚到楚雄,去吃了青龙路的一家“风味卤品小吃”。
点了一些云南的家常菜,他们家的卤品不负店名,作为主打招牌,能把猪肝卤得如此香软弹牙的实在少见。
切了一些烧肉拼进卤菜,烧肉的皮很软糯,脂肪不肥腻,肉很弹,吃完大呼切少了。
想清淡了就去一家名为“优优小吃”的店,只能在高德地图上搜到。
这家店就那种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街边小店,但炒出来的菜有锅气,很家常。
青龙河东路的“丽江腊排骨”,过年期间开得比较早,跑过去吃了三顿,主要馋他们家的“素菜”。腊排骨打底的汤,用来烫素菜简直绝妙,素菜沾染上了腊味等“荤腥之气”,变得不同寻常起来了。
一道炸茨菇,看似炸薯片,但那特殊的香味,再蘸点干辣椒面,中餐之美的“香”!
楚雄米线众多,有土鸡米线、牛羊肉米线、肉酱米线、还有各种素米线。当然,有米线的地方也会有饵丝和面条。在我心中的扛把子就是开在鹿城西路的“原滋味米线”。
十六口小锅轮番煮,店里的客人络绎不绝,还是忙不过来。
当你等到那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小锅米线时,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