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声在线】
简媛
2025年1月5日,正值小寒。上午,我把家里所有的窗户都擦得干干净净,下午看阳光还暖,便想着找一处让人闲适的地方走走。没有太多犹豫,我驱车前往兴马洲。
去兴马洲需要乘坐轮渡,对于我这个在丘陵山区长大的人来说,水总是富足、神秘而又带着些许凶险。那些因水而生的词如流水般在我的脑海中汇集:鱼米之乡、深不可测……
腊月是兴马洲的农闲时节,村里大片种植的甘蔗已收割完毕。渡口旁摆有甘蔗,一看那颜色就知道是本地出产的。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家乡也曾大面积种植甘蔗。那时,我和小伙伴们时常在甘蔗园四周徘徊,一个个馋得口水直流。有一次,守护甘蔗园的大爷拿着一根被雨水压断的甘蔗走过来,分给我们吃。我沉浸在那段回忆里,嘴边似乎仍能感觉出那时甘蔗带给我的美味。
这时,我听见有人说:“再给我来一根,这里的甘蔗实在是太好吃了。”一个本地居民满脸自豪地说:“当然好吃啊,这都是我们本地人种的,从不打化肥、农药。”
我曾亲眼见证家乡土地的变迁,从丰盛到荒芜,再从荒芜又到逐渐复苏。丘陵地带并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依然依赖人力耕作。随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离开家乡,土地逐渐被忽视。如今,年轻人逐渐回到家乡,他们带回新的理念与热情,把家乡的农作物以及深加工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平台送到千家万户。那些由农民亲手种植出来的农作物,愈来愈被人珍惜。
兴马洲只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这里的房屋结构、农耕方式和我的家乡并无太大差别,但因其为洲,四面环水,也就赋予了它独特和神秘。
据了解,兴马洲上居住着1400多人,他们集体住在洲边,中间是广阔的田野。这种居住方式与我家乡十分相似。
虽说是农闲时节,但兴马洲上并不冷清。一位原住民告诉我们,村里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村舍、田间水渠和水塘都在进行修整。明年春日房屋就会焕然一新,到时若我去岛上踏春,欢迎去她家喝茶。如果有朋友、同事来岛上聚会,也可以和她预订用餐。她的招呼和笑容,明亮、自然,有着乡村人朴实的人情味。我行走在田垄上,看着纵横交错的水渠和粗犷的田野风光,乡村冬日的真实与期待来春的美好,奏成音符在我耳边轻缓流动。
走出田垄,我沿着村道走近村舍和菜地。一位热心大姐问我:“要买蔬菜吗?都是自己种的。”我看着那些长势旺盛的菜地,心里有股热乎乎的劲,我喜欢这样的劲,那里包裹着人们对生活付出的真心实意和勃勃的生命状态。
回程的路上,坐在轮渡上,我和朋友聊起兴马洲的魅力所在。对于自小生长在乡村、熟悉乡野风光的我,以及和我一样又因求学求业融入城市的人,兴马洲究竟有何吸引力呢?答案似乎就在嘴边,却又有些模糊。
“去兴马洲上走一圈,感觉和回到老家村里走一趟没什么区别。”朋友说。
“确实没有区别。”我说。
就在这淡然的一问一答中。我猛然惊醒,原来,来到兴马洲,就是回到故乡,走进心中的故乡。它让我感受到一种难得的舒畅与宁静,那是故乡刻记在我心里的成长密码,也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路上所能找到的心灵庇护处。我庆幸长沙有兴马洲,让我有机会亲近那份久违的乡愁与温暖。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